广州市商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锚定“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目标,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把商务业务与普法相融合,打造服务新标杆,构建普法新格局,赋能广州商务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实现社零总额、外贸进出口双双突破“1.1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全市社零总额同比增长5.9%,进出口增长15.5%。
一、学法铸魂,锻造商务干部队伍“硬内核”
(一)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2025年1-7月份通过中心组学习、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精神31次,“八五”普法期间局党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等有关法治思想的指示讲话精神10次。
(二)建立普法工作机制。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局工作部署,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制定普法责任清单,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分工和责任清单,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确保商务普法工作有序开展和任务落实。
(三)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局党组将党内法规学习纳入中心组“必修课”,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学习把纪律教育融入日常,制定《商务局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纪法教育基开展地沉浸式体验案例警示,让“敬畏”二字直击灵魂。每年举办法治专题讲座2次,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连续四年参考率100%、优秀率100%。

二、创新赋能,打造企业普法“新场景”
(一)平台聚能,政策直达“零距离”。2025年启动“企业服务年”超级IP,焕新启航“益企行”政策宣讲会,1-7月举办超50场政策宣讲活动,面向有关企业宣讲口岸通关便利化政策、汽车出口政策、市场采购拓区试点、加工贸易数字化转型、稳外贸一揽子政策、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境外投资备案政策、商务领域居民服务业政策、老字号认定、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政策等商务法规政策,触达重点企业4000家次。


(二)制度创新,让企业成为“体验官”。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均事先征求公众、专家和企业意见。首创“政策体验官”制度,邀请100余名商务领域代表性企业、协会人员,担任“商务政策体验官”,深度参与政策制定,建立“建议-研讨-迭代”的“政策快速响应通道”,不断提高政策政策精准度,2025年上半年新出台24项商务新政策,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充分引入企业参与,既推动企业执法守法,也全面提升政策知晓率和应用度。
(三)有呼必应,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创新打造“你呼我应”(YCIS)外资服务品牌,召开外资圆桌会,举办美资企业圆桌会等活动,协调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组织开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时尚消费主题外资沙龙,100多位相关国别、行业领域外资企业代表与网信、工信、卫健、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面对面交流,为外资企业提供行业动态、政策变化等信息。据统计,“八五”普法期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额近2800亿元,在穗投资500强企业增至362家。全市5.02万家外资企业以1.8%的企业数占比,贡献近三成进出口总值以及近四成工业总产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



三、多维推进,全方位向企业普法
(一)权威发布,利用媒体矩阵广泛宣传。举办新闻发布会,宣传直播电商产业、消费品以旧换新、“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促进服务消费、便利措施服务保障广交会以及“离境退税”、发展首店首发经济等稳增长、促消费政策,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络、视频新媒体矩阵50家媒体开展宣传报道,赢得市民群众和市场主体一致好评。
(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传解读。梳理现行商务领域政策,涵盖提振消费、商贸流通、对外贸易、会展、外资、对外合作等各个领域,形成39条政策服务包,便于企业有的放矢,了解政策。2021年以来,共在政府网站、公众号发布政策解读134条,2024年上半年被市府办评为优秀解读单位;2021年和2024年上半年政策解读获评优秀案例,2022年和2023年获评良好案例。
(三)执普同步,提升企业法律意识。执法与普法同步,通过核查,指出问题,不断提升市场主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条例的法治意识,“八五”普法期间对拍卖企业开展年度核查1110家次,对316家次提出整改要求,指导有关企业立行立改,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及时将拍卖企业行政许可在执法平台公示。在“4·15”国家安全教育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等重要节点开展宣传活动。编印外贸、电商、会展、综保区等政策读本万余册,通过“送法进园区”、在办事窗口派发等形式直达企业。
(四)涉外普法,推动企业合规经营“专业化”。联合省、市司法、商务资源打造“以法慧企”“法企融合”“法治护航”等系列品牌活动,组织跨境电商、海外投资企业参加专场法律服务对接超2000余人次。联合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市贸促会、市工商联等七部门印发《广州市国际贸易法律风险分类防范联合应对工作方案》,建立对外贸易领域风险防范应对机制。推荐《应对印度对华自粘乙烯基反倾销调查案》入选市委依法治市办发布的年度涉外法治10大典型案例,为外向型企业撑起法治“保护伞”。


四、全域覆盖,开展消费者普法宣传
(一)矩阵宣传,广泛普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2024年高位推动两轮以旧换新活动,线上线下面向企业和公众开展多轮政策宣讲和活动推介,并通过媒体联动进行广泛宣传,开展以旧换新进机关、进大院、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的“五进”宣传、团购及促销活动余200场,参与人数超20万人次。以旧换新政策解读获评市级“优秀案例”。2024年以旧换新行动争取中央和省补贴资金44.34亿元,累计带动销售额418.76亿元。2025年上半年以旧换新合计带动销售额482.7亿元,补贴资金62.9亿元,均为全省第一。


(二)多种活动,营造消费新场景。立足商旅文体健融合,链接现实消费场景,推动产消互促,创新策划“羊城消费新八景”系列消费活动,形成联动政府和市场、融通虚拟和现实、贯穿线上和线下的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矩阵。结合十五运会前中后阶段,以及240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进行普法宣传,举办精品消费月、全球消费者大会、国际购物节、精品美食周、“Young城Yeah市”、直播电商节、时尚产业大会等消费促进活动,发放1亿元“食在广州”消费券。

(三)梳理标杆,倡导诚信经商。连续5年举办“诚信兴商宣传月暨放心消费节”活动,结合民法典普法同步印发《诚信兴商手册》宣传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预付费管理的条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预付卡管理等最新法律法规。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动美容美发、餐饮、家政协会等商协会倡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经营者“八要八不”,增强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自觉,同时引导消费者建立科学消费观念,理性选择预付消费。树立标杆,推动唯品会、立白集团、友谊集团和粤海天河城(集团)等15家企业入选“诚信兴商”省级典型案例,8家入选国家级案例。

广州商务将持续落实普法规划,以法治护航改革、以普法激发活力,让法治成为商务领域的共识,为广州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