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732期 > 热点话题
竞跑“百千万” 争当双标杆
发布时间:2024-06-07
  日前,2023年度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优秀等次名单公布,广州市黄埔区获评全省“创先类”优秀区。

  “创先”不仅是一次褒奖,更是对一条路径的肯定。

  过去一年,黄埔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实现良好开局。进入“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之年,黄埔已然有了更长远的布局、更聚焦的方向、更有力的举措。

  “萝岗街实施‘政府储备用地-集体留用地-旧村改造’联动,打造了产城融合发展的城市更新‘大塱样本’,以一域之治为全局添彩。”

  “广州开发区科学城的主阵地联和街,通过开发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大幅增长,预计年收入达4亿元以上。”

  “文冲街坚持让村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经联社股东,经营发展方式由农业耕作或土地收租转变为发展产业。”

  “南岗街通过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入开发商合作开发留用地,双方按一定比例进行物业分成,集体经济发展后劲有力。”

  5月30日召开的黄埔区“百千万工程”镇街“竞标创优”第一轮现场观摩会,以“做好留用地开发,促进集体经济增收”为主题,4个街道打擂台、亮绩亮诺。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之年,也是黄埔在全省树典型、出经验、当标杆的关键一年。在“你追我赶”中,黄埔锚定打造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双标杆区的总目标,抓好以产兴城、带乡促邻各项落实举措,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到具体工作、具体项目、具体事项上,有力有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气象。

  全域一盘棋 念活“土地经”

  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也是潜力板,是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事实上,作为产业大区,黄埔的城镇化率已达到94%,乡村不再是散布在城市四周的“边缘地”,而是成为城镇核心地带的发展“洼地”。

  地处中新广州知识城的迳下村,受限于过去规划建设治理的短板,一度出现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土地连片发展空间不足,这是产业强区面临的普遍难题,如何破题?

  黄埔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集成式改革为突破口,破解耕地碎片化、连片发展空间不足、乡村造血能力弱等资源约束和空间治理难题,聚焦实现“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推动试点扩面提质,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

  坚持规划引领,迳下村正在加快推进村庄规划修编,通过引导村民自主拆建,实施“一户一宅”改造建设,在不突破原有合法建筑基底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建设设施齐全、道路通达、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236栋新农房。

  如今,走进迳下村,无序的旧农房已经拆除,未来乡村新型农宅样板房已经竣工,数栋装配式技术建设农房已现雏形,迳下村村委会的办公地点搬到了田野间的火车餐厅里。

  “村庄有了统一规划,土地盘活后,就是如何导入产业,让村民有持续造血的能力。”村党支部书记李良坐在“火车”里盘算着,如何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在此前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村庄规划发展一般是独立进行的,普遍缺乏形态设计、功能布局和产业导入能力。在迳下村新农房建设中,黄埔在规划初期就将村庄规划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将迳下村充分融入到黄埔创新谷规划建设中,发挥迳下片区生态环境好、发展载体大的优势,推动“乡村振兴+产业”“乡村振兴+科技”的有机结合。

  迳下村经过统一规划,探索“小调整”撬动“大价值”的低效用地整备模式,形成1200亩连片产业发展空间,新增1.85万平方米公共服务配套,全面助力镇村连线连片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整体风貌提升。

  同时,迳下片区融入黄埔创新谷规划建设,依托村庄规划腾挪的载体空间,导入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黄埔创新学院、田园科创总部等科技成果转化园区、研学机构,配套建设院士谷、院士小镇、游客服务中心等乡村特色公服设施,村集体留用地从原来的小仓库、小商店,变成了科技园、企业总部,预期收入大大提升。

  在全域一盘棋的规划理念下,黄埔念活了“土地经”。一系列举措有效推进了产、城、村、田的“四个融合”,实现城乡空间从杂乱无章到整体大美的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重塑典型镇 激活“村”能量

  广州的“walk”风,吹到了“country”。

  徒步穿越广州油麻山,打卡“广州蓝眼泪”,在新龙镇麦村村食一餐农家粤菜,这是许多广州人周末的休闲路线。

  沿途远眺,轮胎形状的广州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项目二期已经全面封顶,作为世界第二、中国首个航空轮胎研发与创新基地,这里将实现我国航空轮胎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解决我国航空轮胎“卡脖子”问题。

  乡村与科技交相辉映。前不久,一条以麦村村火车餐厅为起点,大科学装置中心为终点的科麦创新走廊步道已经竣工。

  这里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废弃采石场经生态修复后成为热门景点;有淳朴的乡村底蕴,“粤菜师傅”名村孕育特色风味;还有浓郁的科技氛围,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增强乡村“造血”功能。这个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正将“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蓝图变成现实。

  黄埔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由典型示范、多点突破向整体推进、全域提升拓展,按照“立足特色、挖掘优势,重点培育、形成经验”的思路,实施“一镇(街)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典型培育计划,重点打造新龙镇典型镇,莲塘、迳下、大坦、麦村典型村以及黄麻精品社区等典型培育示范点。

  其中,新龙镇打造典型镇和省级城乡融合示范点;新龙镇麦村村、大坦村,打造科创服务田园综合体,培育“大麦”典型示范双村;龙湖街迳下村,打造未来乡村样板;九佛街莲塘村,打造岭南特色精品村;长岭街黄麻社区,打造城乡融合及生态保护综合发展精品社区。

  产业旺起来,村民富起来,乡村振兴才有效果,其中的关键就是产业融合。

  一方面,黄埔区以城镇为核,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建成科丰-科林路隧道等道路项目32个;高标准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新扩建医院4家,新增床位1000张;新开办中小学校(校区)10所,新增中小学学位1.2万个;全年获批城中村改造项目13个,占全市超80%,新建成安置房210万平方米,增长100%。新龙镇被认定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正在推动省级城乡融合示范试点建设,争取2025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另一方面,黄埔区以乡村为本,坚持以科技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构建了“一港两园三院”农业科技产业创新体系,隆平院士港开港运营,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期引入项目20个,吸引社会投资约3亿元,华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等3家研究院高效运营。打造迳下未来乡村,规划黄埔创新谷,布局广州市颠覆性创新中心、黄埔创新学院、田园科创总部等创新平台,4条新乡村示范带建设初见成效。2023年,迳下村集体收入已有约556万元,4年间翻了十几倍。

  谱好协奏曲 共绘一张图

  广州黄埔的黄麻村,最近因一个特殊的赛事项目而名声大噪。

  “飞帆山地世界·山地自行车嘉年华”在这里火热开赛,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众多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参与,这个位于超大城市深山里的静谧村庄,迎来上万名游客。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村落。

  因长岭国家登山步道这一大IP而出名,黄麻村收获了一众社会资本的青睐。从村里走出去的年轻人,看到了步道经济的发展潜力,毅然回村投资、建设家乡,把对美的探索带入乡村,打造了一个个精品优质项目。

  如今,黄麻村已经成功引入了天鹅谷鹅山·新所、飞帆山地车世界、满山丘艺术农场等社会项目,并由村社集体按照规定出租给项目方,实现统一归口式管理,从以前的“项目等地”转变为“地等项目”,促进项目快速落地,加速乡村振兴发展。

  众多社会力量注入黄麻的背后,不仅是看到了步道经济的价值,更源于该区统筹规划设计下的黄麻全域布局。

  黄埔推进黄麻第五批精品示范社区建设,通过解决“散”和“弱”两大关键问题,有效融合各方力量,前期投入580万元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继而成功撬动了3963万元社会资本,共同打造长岭·天鹅谷等黄麻休闲文旅新地标。

  黄麻村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民受益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乡贤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尤其是通过“园区式”管理模式,实现了美丽乡村“微利可持续”发展。

  截至2023年,该村社集体经济稳定增长700万元/年,村民总收入增长约200万元/年,预估新引进项目落地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稳定增长100万元/年。

  “百千万工程”的美好画卷是共绘出来的,社会力量参与,是扎实推进头号工程的最佳协奏曲。

  回望来路自慷慨,再赴征程气如虹。随着“百千万工程”持续深入推进,黄埔向“高”发力、靠“质”取胜、以“量”促稳,由“点上出彩”向“面上铺开”,努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全省全市当标杆、走前列、作示范。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