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592期 > 政策速递
黄埔推出土地储备供应十条
发布时间:2020-07-17
    土地是保障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资源,是保障高质量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支撑。随着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纵深推进,黄埔区对于产业用地的需求大大增加,对于土地供应的时间要求越来越紧。2020年黄埔区年度土地储备计划正式计划规模为773.82公顷,同比增长156.29%;土地储备计划预计划规模为362.73公顷,同比增长199.55%;2020年区土地供应计划总量为672公顷。为进一步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加大土地储备和供应力度,保障项目落地,黄埔区出台了《关于创新土地储备供应方式助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的若干措施》(简称“土地储备供应十条”)。

  围绕“土地等项目”的目标,按照“连片、规整、干净、可用”的要求,“土地储备供应十条”从土地收储、整理、供应3个方面提出10条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土地收储工作机制,优化土地整备与管理模式,创新土地供应方式。

  强化土地收储工作机制

  发挥镇街征拆实施主体作用,简化资金审批流程。征地拆迁、土地收储具体工作离不开属地镇街,黄埔区于2017年推动征拆体制改革,明确将征拆实施主体责任和相关审批权限下放给镇街。“土地储备供应十条”强调进一步强化镇街实施主体权限和责任,加强正向激励,年度土地储备任务分解至各镇街,作为镇街领导班子考评参考,对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的适当给予嘉奖,保障镇街的自主权、积极性。在黄埔区现有征拆、立项体制下,从审批权限、审批流程、支付流程等方面推动工作优化,明确将年度资金计划分解落实到街道(镇),按审批权限签订补偿协议且符合支付条件的镇街可以直接审核支付,以解决征拆补偿审批流程长、资金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促进“快签、快付、快拆、快收”。

  聚焦连片土地整理,引入国企参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城市更新水平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经市政府批准后可由市城市更新部门组织国有全资企业具体实施成片连片项目的整备,为加强黄埔区重点区域成片连片整理开发,借鉴以上模式,对于连片、跨镇街、涉及多权属人的项目,例如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探索引入区属国企参与,利用市场化运作规律,发挥区属国企的作用,解决跨镇街范围规模以上产业园区收储整备瓶颈,快速清除闲置低效、散乱污企业,进一步提升土地储备效能。同时支持区属国企通过并购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优化土地整备与管理模式

  加强收储、整备、管理工作互相衔接。落实“净地出让”有关要求,推进收储工作同时开展土壤场地调查与修复、管线摸查迁改、土地平整等工作,达到明确指引、提前启动、并联并行、缩短流程的效果,确保土地收储完成即可用,促进项目落地“快建”。为解决土壤污染检测与修复工作程序复杂、耗时长的问题,实行政府主导,便于及时掌控进度、加快各项流程,鼓励有场调资质的区属国企参与土壤场地调查;加强相关资金保障,土壤场地调查费用可先在项目立项中列支并从补偿款中扣除,拟征收集体农用地等涉及的土壤场地调查及修复费用由区财政统筹安排解决。节省土方平整工程立项时间,分片区制定土方平整计划,经批准并向发改部门备案后视同审批立项,避免单个项目逐一立项,对于急需动工的工业项目,可以协商采取现状交地方式。进一步明确已征收土地管理责任分工,分类管理,明确收地移交标准,加强“收”和“管”之间衔接,确保“收一块、管一块”。

  创新土地供应方式

  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切实为企业“减负”。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促进“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出让价格不低于片区综合成本的视作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对于符合省用地指标奖励相关政策、属于黄埔区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起始价可按所在地同等用途土地最低价的70%执行。

  探索订制式供地模式,实行“标准地”的精准供地制度。为产业用地量身订造供地清单,明确地块相关技术指标,全面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相关要求,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落实营商环境改革要求,为企业提供快速筹建便利。结合黄埔区营商环境改革和承诺制信任审批实施办法,为企业项目动工筹建提供便利、周到的服务保障,保证土地受让人快速拿地、快速筹建。

  “土地储备供应十条”的出台,将推动黄埔区土地储备供应工作更上台阶,区相关部门后续将制定相应的操作细则、指引,确保各项措施落细、落实。
信息来源: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