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588期 > 协会信息
从科创高地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
发布时间:2020-06-12
    近日,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广州科学城要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总体定位,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州科学城已由产业集聚的起步发展期,迈入产城融合的科学发展期,高小新带您一起探究其背后的发展逻辑。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

  广州科学城是广州高新区的主体园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小新了解到,广州科学城总体定位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到2023年要实现五个方面大变化,完成21项重点任务。五个方面大变化包括:发展空间实现大优化,科技创新实现大突破,产业集群实现大提升,中小企业实现大发展,对外开放形成大格局。

  未来几年,广州科学城将开展空间扩容提质,规划面积扩大至145平方公里,打造活力迸发的科技创新核,建设协同发展的创新产业区、创新服务区和创新拓展区,构建产研融合的科技创新集聚轴和先进制造业提升轴,形成“一核三区两轴”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

  科技创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

  围绕“科技创新”做文章,将广州科学城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到2023年,力争建设1个以上大科学装置、10家以上中科院系列科研院所、10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占GDP比重提高到6%以上。

  为达成上述目标,《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聚焦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机构、产业技术平台三方面来“下任务”: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承载区,聚焦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推进布局国家大科学装置、重要科研机构和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集聚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研究院集群;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联合高等院校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产业创新——发展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在广州科学城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培育一批“中国智造”标杆企业,建设世界顶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打造工业总产值“万亿”强区。

  在广州科学城瑞祥路,发那科、广州数控等10多家机器人企业林立,一条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带渐次明晰。未来,广州科学城将打造一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示范项目,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批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示范工厂。

  广州科学城还将布局实施产业路径创新工程,对传统工业企业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完善氢能、智能汽车等产业布局,促进石化、汽车等产业优化升级,重塑制造业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条。

  制度创新——实施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制

  广州科学城将实施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制,赋予其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和人才举荐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提出打造与国际规则衔接的营商环境最佳实验地。

  同时,加快创建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加强与港澳对接,创建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土地复合利用、空间垂直兼容,构建激发创新、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平台。

  到2023年,广州科学城计划实现市场主体数量翻番,并新增一批科技企业,培育形成100家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企业;形成一批走在全国前列的民营及中小企业品牌,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区。

  开放创新——试点“保税科技创新”联动运行模式

  《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突出开放创新,致力于将广州科学城打造成服务“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

  一方面,提升国际合作平台,深化国际合作,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和实体化合作平台;鼓励企业开拓多元化海外市场,合作建设境外园区。

  另一方面,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加强与国际知名科学城的联系,建立广泛的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合作网络;鼓励境外国际科技金融机构、科技行业组织落户广州科学城,支持区内企业建设海外创新中心。

  与此同时,广州科学城还将创新出台国际合作政策。对研发所需设备、样本及样品开展分类管理,提高相关设备、样品出入境审核效率;优先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经验,试点建立“保税科技创新”联动运行模式。

  政策组合拳打造国家级营商环境

  改革创新实验区

  近年来,广州高新区不断用政策供给擦亮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行政审批改革、政策兑现服务、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三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品牌在全国独领风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19年7月,《广州高新区黄埔区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正式获得广东省委批准,交给该区在营造方便快捷政务服务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优质高效要素供给环境、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环境四个方面28项改革重任,同时赋予该区28个省授权或支持事项,聚焦营商环境“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针对性强、含金量高。

  据介绍,通过该项改革,广州高新区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从原来11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短15个工作日,财政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从原来466个工作日缩短至75个工作日。超过80%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其余全部在承诺时限内2个工作日内办结;项目备案“变更、延期、撤销”事项,全部实现“即来即批”。自2019年6月1日实施电子证照以来,共办理电子证照业务107宗。

  改革创新永不停步。2020年3月,广州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营商环境10条”,从宏观层面、内部机制为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有利的保障和支撑;同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商事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16个方面提出99项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具体举措,加快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营商环境10条”提出,建立以企业满意度为导向的多维度监测机制。横向上,以企业满意度为导向,对各类政策实施效果、各单位服务企业情况进行定期监测;纵向上,对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年度全区营商环境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实时公布。“营商环境10条”还规定,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99项营改措施”则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切实打造让企业满意的营商环境。为破解企业开办多头跑动、材料重复、虚假注册等问题,全面推广“区块链+AI”商事服务模式,企业注册地址自动校验、经营范围智能推荐,实现企业开办全程“零见面”、0.5天办结。为助力“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设立分别不少于2000万元规模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池,建立健全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着力提升企业获得信贷便利性。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广州高新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革、开放、创新,打造出了企业服务的“高速路”。例如,利用“区块链+AI”技术,该区开启了“全天候、零见面、一键办”的企业开办服务新模式;在全国首推“秒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目前全区1/4依申请办理事项可实现“即来即办、即来即批”。

  以企业和企业家需求为导向的最强制度供给,正构建企业投资的引力场。2019年,广州高新区荣膺“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十佳经济开发区”第一名和“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示范区”,该区被企业和人才点赞为“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今年5月,广州高新区率先全省推出“创新创业金钥匙”服务,今年将优选区内百家企业进入“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库”。“优先选择区内重点企业、瞪羚企业,”该区行政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单宁伟介绍,“我们不去量化企业有多少资本,重点是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潜力。”对符合条件的新注册重点项目企业,该区将从项目引进开始实施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目前首批8家企业已入库。

  创新创业百花齐放,风生水起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广州高新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极大地激发了区域各个领域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活力。从生物安全、生物医药,到先进制造业,再到新一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优质龙头项目到该区落地生根。

  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地区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和主导力量,也是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引擎。近年来,广州高新区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搭建平台,成建制引进王晓东、施一公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产生了强大的人才聚集效应。目前,该区已成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代表广州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核心区域。

  截至2019年,广州高新区入选国家、省、市、区各级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达到882人,吸引30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在区内创新创业,创办公司700多家。其中,中国科学院徐涛院士、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叶思宇引进到区内全职工作;中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美国医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四院院士”谢晓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晔光,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东昕,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院士瑞查森,美国工程院院士亚瑟等海内外院士项目也先后落户该区。

  除了向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广州高新区同时也注重培养人才,通过建设智能制造、区块链等产业学院,打造大师工作室、双创实战基地、人才服务一站式、双创成果转化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以及每年评选“黄埔工匠”、优秀高技能人才等多种方式,支持大学生、技能人才和其他社会群体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就业。

  此外,该广州高新区积极探索人才工作市场化模式,设立人才工作集团,在全国首创“上管老、下管小”的服务模式。从引进到创业到居住到生活提供一条龙服务,建成人才养老公寓、幼儿园等服务配套设施,筹集各类人才住房,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高小新漫记:打造“人文宜居”智造新城

  漫步广州科学城,人文、产业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在广州科学城最新的建设行动方案中,在产业空间方面,广州科学城提出打造集约发展用地新模式。在合理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创新产业用地分类,鼓励土地混合使用,优化土地供给结构。支持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鼓励建设工业楼宇,推动建设“摩天工厂”。

  在交通方面,广州科学城的枢纽地位也将进一步凸显。根据广东省的相关规划,将规划建设广州东部新高铁站枢纽,完善高快速路网,加快建设轨道交通,打造内连外通的区域交通枢纽,实现广州科学城30分钟可达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等交通枢纽,建立便捷联系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1小时交通圈。

  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5G网络,推动社会公共热点区域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全面提升广州科学城文化、教育、医疗、养老配套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纳米生物安全中心,打造公共卫生防控样板区。

  可以看到,不久的将来,广州科学城将会是一座人文宜居环境更加优越的智造新城。
信息来源:彭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