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569期 > 协会信息
“短平快”产业打造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发布时间:2019-12-27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帮扶地点包括省内的清远市阳山县、佛冈县,东西部协作的贵州省黔南州的都匀市、都匀经济开发区、独山县和三都县,西藏的波密县玉许乡以及新疆的疏附县托克扎克镇。用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广佛产业园开发建设和阳山精准扶贫项目。

  阳山县:光伏产业让“山窝窝”华丽蜕变

  自2016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扶贫工作组研究出一套“光伏扶贫”模式,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异地光伏”打破了阳山县传统生产模式的局限。不到3个月,扶贫干部队伍就实现了第一个发电站的并网发电。目前,阳山县光伏产业建设工作总投资超2亿元,共计建设光伏扶贫电站14个,仅此项为贫困村民人均年增收3000至3500元,平均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

  此外,黄埔区还在阳山县推动形成以“光伏为主,特色种养、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为辅”的立体产业扶贫格局。扶贫工作组放弃休息时间为村民做思想工作,号召村民将相对零散的闲置土地整合成数块平整的良田,同时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打造乡村旅游“阳山名片”。2016年至今,扶贫工作组累计帮扶阳山县8镇35条相对贫困村3059户在册贫困户7321人达到脱贫标准,预脱贫率达到97%。

  下一步,扶贫工作组将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这个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将35个贫困村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针对阳山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实际情况推进养殖业和水稻公园,通过建立和完善电商平台帮助贫困户、农户销售农产品。

  三都县:打造“民族班”扶贫更扶志

  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条件落后,文化教育发展滞后的情况,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决心,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向黔南州结对帮扶学校(幼儿园)派遣教育专业技术人才共10人次,并针对国定深度贫困县三都县创办“黄埔三都民族班”和“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为培养少数民族学子,培训优秀民族地区教师贡献了“黄埔力量”。

  2018年3月,“黄埔三都民族班”正式入驻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高中部。在过去的一年中,民族班的学生积极参与黄埔区的创新设计大赛、禁毒知识活动、科普讲解大赛等活动,获得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如今,“黄埔三都民族班”已培育少数民族学生三届,共惠及学生146名。

  除了在学业上帮助困境学子,黄埔区还指定辖内的广东岭南技师学院承办“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用技能培训带动民族学子闯出就业新出路。三都县贫困家庭初高中学生可赴黄埔就读该技工班,学生毕业后即可到黄埔区优质企业就业。2019年初,2018级“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学生通过电商平台试点销售三都县特色水晶葡萄,学以致用促进三都黔货出山,推动被帮扶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为当地农户增收10万余元。

  与此同时,黄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通过搭建服务和信息交流平台、制定配套扶持政策、开展就业服务及推行校、企和行业协会合作等方式,推动对口帮扶劳务协作工作。2018年累计为三都县职校学生提供了217个实习岗位,组织到帮扶地开展6场劳务帮扶招聘会,为当地带来近6000个就业岗位。

  佛冈县:对口帮扶+园区合作,双通道帮扶收奇效

  去年4月份,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面对口帮扶佛冈县。克服半路接手的困难,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仅用半年时间便完成了全年的帮扶任务,打通了佛冈经济发展的血脉。如何让对口帮扶构建起“共建共享共赢”的新格局?广州市黄埔区在清远佛冈县的产业帮扶经验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帮扶工作队不断升级产业帮扶模式,促进佛冈汤塘园区的开发和“1+2”,帮扶工作队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撬动4996.46万元资金投入到佛冈县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的帮扶项目中,进一步激活佛冈的“造血干细胞”,实现广佛园区建设的黄埔速度。

  帮扶期间,广清指挥部通过部门结对、经验交流、人员培训、硬件设施改善等形式不断完善佛冈汤塘园区的建设,把佛冈作为广州开发区的生产基地和拓展区,充分利用广州开发区的品牌效应以及引进项目、培育产业的优势。

  针对佛冈县帮扶工作任务,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表示,帮扶工作队要不断加大帮扶力度,聚焦精准扶贫、产业共建等多个层面,全面对口帮扶佛冈县。

信息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