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568期 > 服务动态
19个纳米项目签约,形成全球领先纳米创新生态圈
发布时间:2019-12-20

    19个纳米科技项目签约,设立6亿元“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建设全球领先的“中国纳米谷”,力推黄埔“纳米10条”,六位领军院士大力推介。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再次站上全球科技革命风口,抓住了“纳米科技”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12月17日,我区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纳米产业发展办法》(以下简称“纳米10条”),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宇亮院士作纳米技术及纳米产业发展前景介绍,广州开发区政研室主任李耀尧、广州开发区科技局局长夏坚作广州开发区纳米产业发展和“纳米10条”政策解读。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副校长谭蔚泓,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张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陈学思,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樊春海出席发布会。

  随后,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大湾区纳米研究院”)与15家企业进行合作签约,广州高新区与中科院合作签约4个项目,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合作、平台建设、科技金融等全面合作。

  据了解,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中新广州知识城管理委员会、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共同聚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将依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引进国内外一流纳米科技人才团队和高端项目,未来将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纳米创新集群”,建成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中国纳米谷”
 
【院士力推】
 
  今天的发布会可谓星光熠熠,中国纳米科技领域的领军人才、六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齐聚黄埔,都是为了同一个心愿:加快中国“纳米科技”产业化步伐,突破科技界“卡脖子”难题,建设全球领先、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科技产业。

  当前,纳米科技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正与美国并跑且部分领跑的科技领域。但我国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率较低,纳米科技仍然属于“卡脖子”技术。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赵宇亮院士透露,目前我国纳米基础研究走到了世界最前列,纳米技术专利高达21万件。但我国的成果转化率还很低,大概只有美国的1/30。“我们21万件专利最后还是一张纸。怎样把这些基础研究成果变成我们国家的生产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挑战。”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高地,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目前正在全力构建高端高质高新、集中集约集聚的产业体系,积极推动建设“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纳米谷”,为承接纳米技术的规模化进驻做好了准备。
 记者从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了解到,我区将举全区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创新产业集聚区,实现产业发展国际化目标,成为全球知名的纳米高端产业辐射带动中心,未来打造千亿级的纳米产业集群。实现的路径是重点抓好“五个一”的工程。即,一个研究院(大湾区纳米研究院),一个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纳米创新产业集聚区),一个政策(纳米产业政策),一个纳米科技公司(广东省广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个纳米基金(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投资基金)。

消息来源: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