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打造 “15分钟纯电出行圈”?
发布时间:2019-09-06
粤港澳大湾区又一个充电站投入使用。9月2日,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公司宣布,深圳南网电动碧海湾充电站开业,现场有160个充电停车位,可满足出租车、网约车、环卫车等车型的充电需求。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广东已有公共充电桩4.52万个,数量位居全国前三,已能初步满足现有新能源汽车出行需求。不可忽视的是,尽管充电桩在快速增加,但其增长规模仍赶不上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规模,此外,充电桩布局不合理造成充电不便利的影响日益凸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智慧出行产业链中,充电桩即意味着“粮草”。在各大资本纷纷入局基础设施之际,还有哪些短板有待补齐?大湾区该如何打造“15分钟纯电出行圈”?
对消费者而言,充电配套设施是否齐全便捷、公共充电设施的服务体验是否良好,是购买电动车首要考虑的因素。今年,补贴政策“指挥棒”也指向了充电桩等基础设施。
6月26日,2019年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正式实施,地方政府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过去企业建充电桩会被认为是一项纯粹的商业行为,但现在被看作是一项重要战略。”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预算委员会委员蔡清伟说,如今,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认同度、配合度有了很大提升,财政支持力度也明显加大。
与此同时,资本开始涌入粤港澳大湾区,充电桩大战日趋激烈。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原来的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共享汽车运营平台等主要角色阵容,转变为车企巨头参战,房地产等企业也跨界入局。
针对用户最关注的“充电难”问题,广汽新能源通过25小时体验中心布局,打造用户在15分钟之内便可找到的“15分钟纯电出行圈”,同时还推出“代客充电服务”,在用户找不到充电桩或不方便充电的时候,专业团队能即时上门服务,并将充满电的车辆送到指定地点。
另一边,包括东风日产、比亚迪等车企在内,纷纷通过“买车就送充电桩”的方式,加速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此外,北汽、上汽、力帆等车企也加速布局充换电业务。一时之间,粤港澳大湾区充电基础设施成为各大车企的战略部署。
越来越多的跨界者也试图分一杯羹。今年7月,恒大集团与国家电网合资成立的“国网恒大智慧能源服务公司”正式揭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后来者,恒大力图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即充电桩业务纳入到恒大的造车版图中。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广深等城市,“15分钟纯电出行圈”正初步形成。
问题??布局不合理问题日益凸显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呈快速增长的同时,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也呈井喷发展态势。按照广东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到2020年,全省建成充电站(含高速公路快充站)1420座,建成分散式充电桩约35万个,满足全省约41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珠三角地区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1∶5、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不低于1∶7。
“现在每个月全国增加超过1万个充电桩,车桩比是3.5∶1。车主的里程焦虑不再是问题,但充电桩成了问题。并不是充电桩不够,而是充电桩布局不合理,造成充电不便利。”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认为,如果充电桩布局问题得到解决,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巨大增长,未来若充电桩可以进小区,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将最终得到解决。
粤港澳大湾区也在逐步引导充电桩进小区。去年5月,广东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支持用户居住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必须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相关标准要求纳入建设设计、验收规范。
“这还只是针对增量部分,更多还要谋求存量的增长。”蔡清伟说,目前补贴政策集中在充电桩设施的建上,但在用地审批、场地运营、电价等方面,也应考虑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充电桩运营商来说,前期投入金额大,投资回收周期长,容易造成企业现金流紧张的局面。
如果说早期建桩是“跑马圈地”,如今建桩更要求精细化布局。蔡清伟说,大湾区多个城市的在出租、网约车、公交、物流领域实现了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换,而在市场更广阔的公务出行、私家车出行还没有真正普及,充电设施规模仍存在缺口。
此外,在区域布局上也呈现不均衡。相比充电设施扎堆的城镇,农村同样对新能源汽车有不小的需求,事实上不少单家独院的农村区域更方便安装充电桩。
“在广州从化、增城、番禺等地的农村区域,充电桩几乎没有。现在网购快递都下乡了,也应鼓励充电运营商下乡。”蔡清伟说,在充电设施建设上,只有打出一套“组合拳”,才能吸引链条上各个潜在者入局。
关键??改变“重建设轻运维”局面
新能源汽车充电要便捷,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要求则是安全。最近,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首次公布了充电桩产品风险监测结果。这次风险监测共采集9家生产企业的10批次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其中7批次不符合国标要求,有1批次样品3个检测项目不符合国标。
在去年12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质量“双随机”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抽查了省内14家企业生产的20批次电动汽车充电桩产品。经检验,发现3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5%。不合格项目涉及“标识和说明”“电击防护试验”“标识”“稳压精度试验”4个项目。
“一般情况下质检机构对质量和安全要求标准比较高。”一名省级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负责人认为,充电桩运营商来应提高充电桩标准中的安全要素,并改变行业“重建设轻运维”的现状,例如有些充电桩没有雨棚,日晒雨淋影响寿命,这些都需要加强安全维护。
在蔡清伟看来,被检测出存在安全风险的充电桩,与早期缺乏标准或标准不够成熟有关,但实际上按照现有标准建设并逐步替换原有设备,对公众来说安全是有保障的。
但拆除重置也陷入了困局。广汽新能源技术中心产品技术室副主任刘太刚说,除了市面上生产厂家参差不齐外,部分充电桩是政策的产物,由于已经申报补贴,充电桩运营企业要保证一定的使用年限,厂商很难下定决心将其移除。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僵尸桩”的清理。
目前,广东省能源局已下发《关于加强我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从源头把好电动汽车充电产品质量关,严格遵循国家行业标准和设计规范。同时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充电设施运营、维护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消息来源: 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