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金融超市首支产品落地,总规模超3亿,企业最高获4500万融资
发布时间:2019-08-23

近日,旨在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广州开发区科技金融服务超市(下称“区金融超市”)首支产品成功落地,该产品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方式,对华银医学、中设智能等11家区内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放款,项目总金额合计超过3亿元。
据悉,该产品是在区知识产权局、区金融工作局、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等单位的指导下,由广州开发区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开发区金控”)旗下全资子公司广州凯得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凯得租赁”)推出,底层资产包括103件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专利。
通过该项目,每家企业能够获得300万元至4500万元不等的融资款项。这一项目不仅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崭新路径,还是以创造性思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益探索。
加大金融产品模式创新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科学城,提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重要论断,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示范窗口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以及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迅速推出“民营18条”政策,切实帮助民营中小企业削切融资高山,跨越转型火山,融化市场冰山。
在此背景下,由区金融工作局会同开发区金控联合打造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对接平台——广州开发区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金融服务超市应运而生,该超市集金融产品、中介服务、政策咨询、信息共享于一体,通过连接供需两端、自动筛选、自动匹配、自由接洽的方式,对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产品进行高效撮合。
经过一系列紧张的前期筹备工作,线上小程序和线下实体门店于7月18日同步启动运营。
本次以知识产权使用权为载体的融资产品是区金融超市的首个落地项目,该产品对破解金融机构传统意义上的抵押物品须为实物、认“砖头”不认专利的难题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使得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成本诞生的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有了融资变现的能力,不仅能切实帮助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而且具有极强的示范引领作用,能够健全完善金融创新服务超市,有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实体经济壮大。
盘活知识产权融资市场
当前,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向“深水区”迈进,不仅事关保护创新活力,更成为缓解民营及中小企业微融资难题的抓手。
我区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田,积极探索围绕知识产权综合改革打造“知识产权运营发展先行区”的目标,形成了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金融支持供应链,着力推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的对接,破解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瓶颈。
2018年,我区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2万件,达到29203件,专利授权首次超过1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均排名第一。
据统计,近三年我区完成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约20亿元,获助解决“融资难”企业近100家。
为深化知识产权运用综合改革,助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凯得租赁根据企业融资需求,以知识产权融资租赁为切入点,推出知识产权融资租赁产品,积极介入知识产权金融产品这一“蓝海”。
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区内企业的热烈追捧。本次底层资产租赁物全部为企业发明专利、实用性专利等知识产权,涉及专利数超过100个,赋予了知识产权与实物资产同等的价值,为资本“脱虚入实”直接进入创新领域,打通了一条高效率、低成本的导流渠。
全国首单知产证券化产品
有望近期落地
作为知识产权和金融深度融合催生的新生事物,以知识产权质押的形式实现融资的模式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开创性。该模式充分盘活了企业知识产权,在“无形资产质押”信贷之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知识产权融资道路。
凯得租赁作为开发区金控科技金融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成功推出知识产权融资租赁产品的基础上,还将继续探索在全国率先落地首个纯专利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据了解,以科技企业核心专利许可费为基础资产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已设计完成,目前已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查,争取近期正式公开发行。
实际上,在过去3年的时间里,我区已经探索出一条“质押融资—投资基金—融资租赁—证券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供应链。通过完善知识产权运用服务体系,不仅帮助创新主体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还全面带动区域科技创新和高价值专利创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消息来源:黄埔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