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545期 > 创客资讯
打造广州生物医药创新生态
发布时间:2019-07-05

 

    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与第三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刚刚在广州落幕,以色列科学家苏格·基莱特曼博士连续三年列席并成为媒体焦点。从2016年开始,苏格博士所推动的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在广州生物岛正式运营,如今已有6个以色列企业在岛上设立中国分公司,同时中以合作的孵化基地也运作良好,并由10多个中以创新企业进驻。

    持续推动生物产业从跟踪模仿向创新引领转变,在广东、广州政府积极推动生物医药创新要素集聚的背景下,这位远道而来的以色列人不遗余力地在广州打造基于以色列先进性及广州特色的创新体系及生态系统,吸引更多的以色列及国内本土的技术团队开展创新研发的产业孵化。

    从帮助自己的国家建立创新体系到帮助各国应对创新领域的挑战,再到今日在广州生物岛上开创新的生物医药发展图景,今年7?0岁的苏格博士在广州开始了新的征程。

    对话

    谈中以生物医药基金参与广州生物医药创新性最强的环节

    南都:目前中以合作在生物岛建立了“一套管理团队、一只基金和一个孵化基地”,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三者的运作机制和内容?

    苏格:关于生命科学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医药研发、医疗器械、医药制造、医药销售、临床试验等等,广州在生物医药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具备了所有的发展要素。我们只参与了广州生物医药生态系统中创新性最强的一部分,并与政府合作。

    我们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基金,投资比较成熟的小型以色列生物医药公司,这类公司的产品已经投放西方市场,我们与这些公司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打开中国市场。目前我们已经成立了6个公司,在2020年初,我们希望能够成立12家公司,带来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二是孵化中心面向处在创业初期的(全球的)初创企业,比如广州本地临床医生、教授学者的创业项目或者是其他医药中心的项目,孵化中心不仅提供资金,也在研发及公司运营等方面提供支持。我们的目标设得比较高,希望给初创企业提供更好的机会。

    南都:目前基金投资的企业运营情况如何?是否已经取得了盈利?

    苏格:一开始,在解决医药监管的问题上,我们比预想花的时间长了一点,其他方面都非常顺利。在我们投资的企业中,其中一家今年底将可能开始盈利,也有计划在香港进行IPO,还有1家预计明年年初将开始盈利。

    南都:这些企业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能否给我们举例介绍?

    苏格:比如A?lphaO?m?ega(广州阿尔法医疗)是做深度脑部刺激(D?B?S)技术的公司,该技术在治疗帕金森病症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他们会采用电流刺激脑部的特殊部位,能够缓解相关症状。他们的技术关键在于如何精准地刺激到正确的部位,围绕这个方面,他们做了研究分析。

    南都:2017年11月,黄埔发布孵化基地项目征集通知,包括了创新型智慧医疗、眼科、糖尿病、康复治疗和医学整形等等招募方向,选择这些项目的根据是什么?基金对项目的筛选有何要求?

    苏格:选择这些项目的依据是公司的技术和中国市场,以色列在这些领域有比较重要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源,同时这些项目也符合中国的需求。具体筛选团队的时候,最基本的是看管理团队的质量,看该公司是否有意在未来致力于发展中国市场,然后我们看产品内容、看产品是否适合中国市场,然后再看科学研究、监管、风险和机会等等。

    南都:你们在投资的时候,是否会考虑企业的盈利性?

    苏格:我们会考虑,比如他们在3-?4年是否有可能被收购,或者是否有IPO上市的前景,我们也在寻找合适的收购企业的母公司参股(基金)。基金有三个职责,第一是投资,寻找有潜力的、可盈利的项目;第二成为广州生物医药系统创新机制的一部分,带来新的技术;第三,支持以色列与广州、与中国在技术上的良好合作关系。

    南都:进入中国市场给海外企业带来怎样的挑战?基金是如何帮助企业与本地合作?

    苏格:中国医疗保健支出占G?D?P6%左右,以色列的支出占比约9%-?10%,中国正在投入更多。中国市场规模大,发展迅速,每个人都想进入中国市场,我们更看重的情况是,中国的生物医药发展一年比一年好,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医药健康服务。华南的市场发展成熟,广州拥有顶尖的医院,一方面你们拥有好医院;另一方面,在市中心以外地区,医疗条件相比稍差,其中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提高整体的医疗水平。我们也有些项目在解决偏远地区的医疗问题。中国市场一方面发展得很好,另一方面也很难进入。我们支持企业与本地医院、学校、政府合作,同时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咨询服务。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