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所需湾区所向 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成立
发布时间:2019-04-25
4月21日,由香港大学等香港六大高校及香港工程科学院,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中科学广州分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等粤港澳三地主要高校科研院所及广东院士联合会22个单位共同发起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在广州市南沙成立。这是粤港澳高校科研院所携手支撑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刘人怀,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任咏华,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分别被推选为广东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的联盟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广东省科学院院长廖兵、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陈广浩、中山大学副校长王雪华、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陈新、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程伯中、澳门大学副校长葛伟、香港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吴宏伟被推选为联盟副主席。
吸纳高端人才资源
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今年初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据介绍,未来联盟将依托广东院士联合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粤港澳高端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平台,协同粤港澳政、产、学、研、金力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大赛、粤港大湾区院士专家创新创业成果展、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基地一系列品牌活动、项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联盟(香港)主席任咏华介绍,联盟目的在于加强粤港澳高端科技人才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将粤港澳院士专家合作交流向产业、向市场延伸、向国际化发展,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等各界有识之士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联盟(澳门)主席刘良表示,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由粤港澳主要高校科研机构、与院士有开展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或有意愿与院士合作的企事业单位、院士工作机构为主体,是开放的工作联盟,欢迎符合条件的单位加入联盟,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郑庆顺表示,省科协系统也将按照大湾区所需、科技工作者所愿、科协所能,充分发挥激发调动粤港澳三地科技工作者的主体作用,主要聚焦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等科技创新要素支撑的领域,吸引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广泛参与,寻找切入点、结合点与着力点。比如,去年省科协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普联盟,希望推进粤港澳三地科普互联互通。今后,省科协将在专业职业资格互认、高端智库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凝心聚力,助推大湾区的建设。
搭好平台做好服务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据了解,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不同于技术创新联盟,也不同于产业联盟,是人才单位的联盟,是支撑院士专家创新创业的联盟,助力院士专家科技成果转化的联盟。联盟将以为高端科技人才服务拓展延伸到为联盟成员单位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联盟(广东)主席刘人怀表示,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的发起成立既是“港澳所需”,响应港澳地区广大院士专家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赤诚心愿,也是“湾区所向”,搭建粤港澳大湾区院士专家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的大平台。
会上,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秘书处依托单位广东院士联合会与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活动方供图)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表示,今年2月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广州发挥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这为广州在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战场之一。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落户南沙,必将推动粤港澳科技及产业深化合作,必将推动更多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南沙落地和转化。希望联盟充分利用南沙政策叠加的优势,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为院士专家到广州创新创业搭好平台,做好服务。广州市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为院士和专家在广州的工作、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希望院士专家多到广州考察、交流合作。
香港中联办教科部副巡视员刘志明介绍说,香港设有1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41位院士,拥有国际化环境以及人才。
澳门中联办经济部副部长徐俊认为:“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成立,恰逢其时!”。同时,他建议,加强珠江西岸科技发展,进一步发挥澳门的平台优势,支持粤港澳三地在中药质量、芯片、互联网技术、癌症医疗等方面“牵手”,更高效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据了解,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拥有了一批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高校,港澳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也在广州、深圳设立了若干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但是,区域创新的基础仍不够完善,创新要素的流动不够高效,区域创新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尚待完善,协同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增强。
对此,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说,下一步广东省科技厅将因势利导,积极推进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协调共同体,争取更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建设。聚焦三地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和先进国家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尽早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高地和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
刘良看到,“广东有全球最好的生产制造基地,粤港澳三地互相结合能集成更多智慧与技术方法,促进新兴科技产业发展”;同时,他希望,应进一步做好粤港澳资金、人才、物流、试验样本的流通,大大深化粤港澳合作。
消息来源: 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