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529期 > 协会信息
高新技术产业协会让创新人才实现双向流动
发布时间:2019-03-14

   

    2018年,作为一名新当选的“80后”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在向习近平总书记作汇报发言时,提出“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建议,得到了总书记的点赞。

  一年来,在这份鼓励下,他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不断奔跑逐梦。

  袁玉宇告诉记者,今年全国两会,他将持续关注创新产业机制、人才机制改革,同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创新基地建设提出建议,争取让更多高新技术生根开花,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据悉,2008年,袁玉宇海外学成回国创业。如今,他创建的迈普医学公司已经成为中国首家应用生物3D打印技术开发高性能医疗器械、开展精准医学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多年的创业经历让袁玉宇明白,创新驱动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创新,就必须有大投入,特别是在核心技术的攻关方面要下足功夫。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这些表述,让袁玉宇想到了不少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尴尬经历。“应用研究是面向产业化,要让有产业经验的人来做。”他说。

  “为激发体制内科研人员创新的动力,现在已有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向体制外流动。但是,为什么科研人才还不能实现双向流动?”袁玉宇说。

  为此,他精心准备了一份“推动体制内外人才双向流动、提升科研转化率”的建议。“打破体制内外限制,实现创新人才双向流动,支持体制外有工业经验的人到体制内科研院所,以兼职或全职身份承担科研项目,才能让科研更接地气。”袁玉宇说。

  改革开放40年,民营经济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我们民营企业希望可以参与国家重大科研创新,但现在限制还不少。”袁玉宇说,以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例,只有体制内的能报,民营企业被拒之门外,希望今后在该项目的申请上能开展公平竞争。

  今年全国两会,袁玉宇准备提出“呼吁国家级创新平台向体制外开放”的建议。他说,搭建国家级科研平台不仅可以由科研院所来做,在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模块更应让工业界和有产业经验的团队来承接。此外,国家在进行产业布局、技术路线、核心技术攻关等相关决策时,要听取市场化团队、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意见。

  针对创新产品进入市场难的问题,袁玉宇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全产业链支持创新、加快创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建议令人印象深刻。

  之后,在中办督察室推动下,国家发改委牵头办理他的有关建议。国家发改委的建议办理告知中明确,将推动建设一批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创新中心,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同时着力推动市场推广应用,大幅缩短市场准入时间。

  在此基础上,袁玉宇告诉记者,他将继续跟踪推进创新机制的建议,并进一步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尝试把国家鼓励产业创新的改革政策在该创新中心先行先试。

  青年更懂青年,更能引发共鸣。在全国人大代表身份之外,袁玉宇还身兼共青团广东省委常委及兼职副书记、青年创业导师等多个头衔。他说:“我认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任职和其他职务可以互相促进,在引导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业就业方面,发挥所长。”

信息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