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521期 > 热点话题
广州经开区引领开放合作潮流
发布时间:2019-01-03

    改革开放40年来,黄埔风云激荡,敢涉险滩。广州经开区更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长,因创新而强。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广州经开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在多领域和重点环节引领全国改革之先;准确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外向型经济发展成果丰硕。站在改革开放40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州经开区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

优化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

    第一个制定《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第一个推行土地有偿出让制度,第一个设立企业建设服务局,第一个推出“秒批”政务服务事项,第一个公开承诺政策限时兑现,第一个提出创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广州经开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在多领域和重点环节引领全国改革之先。

    进入新时代,广州经开区在多个方面继续领跑全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跑全国。率先开展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广东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率先在全省设立首个行政审批局,集中承接8个部门审批职能,企业从取得土地到竣工验收需要办理的38项行政许可,只进一扇门、只盖一个章、只走一个流程,一次就搞定。企业投资项目从原来110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财政投资项目从原来466个工作日缩短至75个工作日。

    政策创新领跑全国。广州经开区率先出台4个“黄金10条”和2个“美玉10条”,打造了“金镶玉”政策“组合拳”“连环炮”,引领全国产业政策风暴。率先设立政策兑现窗口,实行“一口受理、一门办结、集成服务、承诺兑现、限时办结”,实现对企业的政策扶持真落实、兑到位,累计完成近2万宗政策兑现事项,兑现资金超百亿元,惠及4000多家企业,全面提升了政府公信力,被企业点赞为“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外向型经济成果丰硕

    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广州经开区素来引领开放风气之先。1985年,广州经开区在香港洽谈会上与美国百事公司艰苦谈判三天半,最终成功引进百事这一全国首个真正的十强独资项目。

    以打造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最早、最密集、最开放区域为目标,截至目前,广州经开区共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设厂、开展经贸,集聚外资企业35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76个,成为跨国企业在华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尤其是2017年,在全国利用外资下滑形势下,广州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反而一枝独秀,受到商务部的高度肯定。

    为加速外资聚集,广州经开区着力构建开放包容高端平台。知识城是中国和新加坡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生物岛成功举办首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勇立生物医药最前沿,塑造全球生物医药中心,吸引了百济神州、GE生物科技园、冷泉港实验室等世界级生物医药项目落户筑巢。2006年广州经开区获批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2018年4月获评中国“生物医药最佳园区奖”,跻身国内第一梯队,正致力于打造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代表广州参与全球竞争。

以开放姿态迎接新未来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广州经开区建区34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州经开区将坚定不移地将改革进行到底,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

    广州经开区将坚定自由贸易,探索“模拟自贸区、比照自贸港”实验。围绕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广州经开区全面落实《广东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全覆盖,争取将黄埔港作为启运港退税港区、开展FT(FreeTrade)账户试点。广州经开区还研究探索自由贸易港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重点在市场准入、商事制度、贸易监管、金融创新、市场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建设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先进制造+自由贸易”典范。

    此外,广州经开区还将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机遇,深耕全国唯一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田,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的知识产权合作,为参与全球竞争规则制定提供支撑。广州经开区加快链接国际高端要素资源,大力引进世界顶级研发机构,推动国际前沿科技成果与知识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转化落地。同时,广州经开区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联盟科技创新示范区,放大知识城引领集聚、辐射带动作用,打通海上物流大通道和数字海上丝绸之路,将广州知识城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乃至全球知识密集型集聚发展新高地。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