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央宣布今年第四季度将增加1000亿元投资来拉动内需。明年再增加安排中央投资2000亿元,到2010年底,中央安排1.18万亿元,带动社会总投资规模4万亿元。
对中央这套“组合拳”,区发改局局长江洲认为,中央拟投资的项目,除了抗震救灾我区不能争取外,其他的基本上可以争取,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技创新项目、节能减排项目,我区的“蛋糕”分吃潜力很大。
发挥优势,先报循环经济项目
江洲表示,国家计划于今年新增加投入的1000亿元,按要求已于上个月到位。我区积极行动,在省、市发改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污水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两个项目已初步列入。
中央提出,国债资金的增发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对此,江洲分析:“国家要求上报的项目建设见效快,要开工条件、土地和施工计划已经完成,且资金到位立即能实施,要能撬动社会投资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我区有一批已报到省、市、发改部门的项目,现在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我区项目质量高、条件好,率先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认可,根据国家有关申报项目条件及要求,我区申报项目很有希望争取国家循环经济项目、节能减排项目的投资。”
事实证明,我区当初的决策是英明的,由于国家政策出台已处于年底,很多地区没来得及动作。他透露,我区污水处理项目已成功入选广州市上报的申报项目表。
但是,江洲表示,国家今年的1000亿元投资倾向于民生项目,资金到沿海、东部地区的比较少,因此如果我区这两个项目能申报成功,将会争取到千万以上的国家财政投资,“那也是相当理想了。”
立足明年,全方位出动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我区有24年的历史,有着比较好的基础。即使国家不增加投资,我们每年也会争取20个左右的重点项目,接下来的一年,肯定会加大争取力度。”江洲说。
在我区列入市重点项目计划表和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表中,记者看到,明年我区争取国家投资的项目基本上是全方位的。
例如,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区争取的项目有:科学城北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科学城基础设施、国际生物岛、汽车产业基地、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萝岗新城中心区等工程。
此外,我区争取的循环经济项目有:中水回用系统建设、节能技术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理、二氧化碳可降解材料等项目。
“我们的项目资源总体来说比较丰富,而且我们一直紧跟国家的发展政策,例如我们早就申报规划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创新型国家科技园区,创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这些都不是为了好看好听,而是为了将我区的产业发展列入国家生产力发展布局,争取国家支持,以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江洲对我区的实力充满信心。
放眼未来,从源头着手
江洲认为,国家此次加大财政投入既能锦上添花,也是雪中送炭,因此,我区的策略是够条件的项目就努力争取国家投资,但是更长远的是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从源头、根本着手,把基础工作做好。
为此,我区早已于2005年就着手编制区“十一五规划”,目前又在努力争取把“科学城北区”建设列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纲要。
“只有把基础工作做扎实了,把区内的发展政策和国家发展政策调整一致了,我们才可能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才可能领先一步并取得主动权。”江洲说。
同时,江洲认为,我区在当前金融危机中仍能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与区管委会、区政府谋发展、见事早、抓转型、动作快是分不开的。我区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素质高,70%多的产品为内销,不少企业还是全国全世界的知名企业、经济支柱,整体竞争实力强,这正是区领导提前调整结构,打牢基础的结果。
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区在做好基础工作,争取外部支持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当前要放大区财政投入效益,拉动社会投资,很有必要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这项工作区管委会已部署开展,未来三年财政投入300亿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可带动1000亿固定资产投资。同时,今明两年财政将投入几十亿元,用于促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改善民生,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等。“上述项目的投入,也可以争取中央财政和省、市财政的支持。”江洲表示。
摘自 开发区创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