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504期 > 协会信息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 AI让医生更“聪明”
发布时间:2018-08-22
0

  

    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医生也需要抱着更开放的心态来拥抱人工智能的到来。医生PK人工智能的竞赛中,“如果医生赢了,就是医生赢了。机器赢了,医生就多了个好帮手。”

    6月30日下午,由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和中国卒中学会联合主办的“CHAIN杯”全球首次神经影像人工智能人机大赛全球总决赛打响。
    来自全球的25名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专业选手组成的“人类战队”分为AB两组,分别与“BIoMind天医智”(下称BioMind)人工智能机器同场竞技。A组医生战队共有15名医生,每名医生需要在30分钟内对15张颅内肿瘤的CT、MRI影像进行判读及血肿预测,在比赛的最后十分钟医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BioMind同样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15名医生的工作。B组医生战队共有10名医生,他们进行的是脑血管疾病CT、MRI影像判读,B组每名医生需要在30分钟内判读3张片子。BioMind需要在30分钟内判读30张片子。
    两轮较量过后,BioMind分别以87%、83%的准确率,战胜医生战队66%、63%的准确率。值得一提的是,两轮比赛BioMind均仅用15分钟左右时间便答完所有题目,而医生战队几乎答到最后一秒。

人工智能
成为医生的助手


    和“CHAIN杯”全球首次神经影像人工智能人机大赛中,病理医生和人工智能相互竞争不同的是,金域医学早在三年以前就开始了人工智能医学应用的研究,让人工智能在病理诊断上成为病理医生们的助手,现在已经能够拿出阶段性的成果。
    “我们越来越觉得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时机已经到来,所以我们公司把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提到了战略的层面。”正如金域医学首席科学官于世辉博士所说,金域医学在掌握了大量的疾病大数据、生物样本库之后,很早就开始研究如何让人工智能与病理诊断结合起来,开发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2018年还获得了广州市政府3300万的资金资助,用于探索人工智能在病理里面的应用。
    现在,金域医学的远程病理诊断系统里已经融入了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来为切片进行病理分析——这种诊断效率要比让病理医生进行单纯的人力诊断更高。
    据介绍,在一般情况下,病理医生凭借经验来为一张切片做病理诊断的平均时间大约需15分钟,而现在使用金域医学开发的人工智能,利用算法模型对切片进行分析,大概只需要十秒钟就可以把诊断需要获取的数据结果梳理出来,让病理医生去筛选正确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病理诊断的效率。
    对于金域医学这样积累了大量数据的企业,人工智能的切入正变得水到渠成。
    在子宫颈癌领域,金域有中国甚至世界最大的检测标本量,过去十年他们已经检测了3400万个样本。“3400万是什么概念呢?整个中国子宫颈癌筛查中的15%是在金域完成的。”于世辉博士说:“我们有这么大的样本量,人工智能要获得长足的进步,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深度学习,所以样本量越多机器深度学习久能越准确。”
    而除了针对子宫颈癌的人工智能诊断研究以外,金域医学还在开展针对肺癌、肾脏病领域的人工智能诊断的研究。不久前和南方医科大学在国内肾脏病领域的领军人物侯凡凡院士团队的合作就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向的基础,启动了膜性肾病人工智能研究。在利用人工智能检测胃炎方面,金域医学也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胃炎、胃癌的致病因素——幽门螺旋杆菌进行观测。
    “利用人工智能还有一个好处是看的更客观,因为医生看的话可能会有很大的主观性,有时候会丢掉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就和一家深圳公司在建立用人工智能去看,这样能获得更具体更客观的信息来推动医学的发展。”于世辉博士说。

人工智能解决
中医“三个痛点”


    传统中医存在传承、推广应用和发展三个比较大的痛点,比如知名中医的传承主要采取设立流派传承基地或名老中医工作室通过‘人传人’的方式进行,但是成长周期长,人为因素太大;无法复制、规模化困难则是阻碍推广应用的最大问题,一个老师三、五年只能带几个徒弟,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对于发展来说,中医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因而只能停留在‘传承不易、发展更难’的阶段。
    在香雪制药董事长王永辉看来,人工智能是解决这三大痛点的绝佳手段。他说:“中医自古讲究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是中医的核心。‘中医+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将是最完美的结合之一。”
    在2017年,香雪制药就成立了智慧中医研发部来推动“中医+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实现。
    这套智慧中医的应用体系按照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云计算的理念和技术,重构中医诊疗过程和改变中医的服务业态,让中医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例如,中医诊疗需要经验的呃积累,但是年轻的中医医生可以通过智慧中医系统的人工智能技术调取大数据,尤其是中医药古籍文献、医案和临床电子病历数据,将知名老中医的诊疗思想、辨证逻辑和处方经验进行整合,形成辅助学习和辅助诊疗体系,充分发挥千百年来积累的丰富中医经验。
    “这样,更多基层医师能够进一步融入到名老中医的思维过程,等于一名老中医带了大量的徒弟,就解决了传承难的问题。”王永辉说:“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更进一步的应用是中医的个性化诊疗。”
    这是基于中医历来对治疗的整体观和辨证论,同样的症状可能会是不同的原因。
    “比如最简单的感冒,是热感还是着凉,中医就有许多讲究。”王永辉说,通过数据积累和中医病历的跟踪,人工智能恰恰在这个方面能够实现对一个病人的整体身体状况的诊断,从而形成最适合他的中医治疗方案。加上利用信息化和现代化技术控制好药物质量,保证药材的来源、规范前处理,同时采取物联网技术,为临床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需求。
    王永辉认为这将是现代中医应用的最佳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将成为每一位医生提供辅助诊疗等方面的帮助。未来随着诊断的病例数增加,云端产生大量临床数据,通过标签化及数据清洗使数据更具有价值,也能为中医的发展提供数据基础。
    据介绍,香雪在未来10年都会将“智慧中医”作为企业的关键战略——把中医技术与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为中医院、医药企业、人工智能企业、中医药大数据建立“基础+应用+产业化”模式。

                                                                                           消息来源:开发区创业导报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