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504期 > 协会信息
制造更懂中国人的AI Car
发布时间:2018-08-16
0

  在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出现之后,有的司机会出现过度依赖的现象。因此,在人和车互动的过程中,如何让车去更好地理解司机的状态?如何让汽车更懂中国人?我分析如下:
  第一层面,更懂路上的中国人。
  其实我们路上有这样那样的行为。开远光灯也好,人车混流也好,需要调整的是人的行为、人的素养,还有人制定的政策和法规。
  举个例子,在美国车跟车之间的距离是比较远的,但在中国驾驶场景当中,在等红灯的时候,车跟车的距离非常之近,而且哪怕是在非常近的时候都可能有车加塞进来,这类环境对智能的要求,就已经超出了普通的物体检测的要求。智能车学的,是人的行为、人的素养,学的是人制定的政策和法规。
  其他要素,包括中文路牌、有“中国特色”的路牌,密集交通,甚至国内一些特色天气下的处理等等,都给我们更懂“路上的”中国人提出了机遇和挑战。
  第二层面,更懂车里的中国人。我也把它分为以下两个层次讨论:
  一、更懂中国人,最简单的就是要求智能车听得懂中国话,认得出中国人,符合中国的驾驶习惯。
  二、懂你。懂在车里的这一个中国人,即这一个中国司机我们要懂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我们需要人脸识别,知道开车的是谁,他有什么样的用户画像。然后我们需要对用户的情绪状态有所感知,为什么有感知呢?因为情绪信号对我们调整车的用户体验起着关键作用。
  智能感知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有很多辅助驾驶功能,都包括车道线辅助、紧急刹车、盲点检测等等。我们希望能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提升用户体验和车辆安全性,比如用智能的感知与决策把这些独立的辅助驾驶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这部车才是一不真正的智能车,才能够真正提高用户的体验。
  我举个例子,诠释对车外的一些感知,比如说,对场景的识别、事件识别和预测。一个司机在路上看到一辆校车停在路边,车门打开了,他会知道可能有小朋友从车里跑出来。这才是我们乐于看到的智能感知也能做到的一件事情。
  另外,跟车外的智能感知比起来,车内的感知显得更重要。包括对乘客、司机的识别,以及我刚才说的对注意力、情绪的识别。
  我们能不能在人车互动的过程中,让车去更好地理解司机的状态?不光是他的注意力,还要包括他的疲劳度、情绪指数,做一个正向的反馈循环,来提升用户的体验,这个是我们的近期愿景。
  所以,我们核心就是要把这些功能智能化,然后提升用户体验。它的基础就是智能感知。
  我从数据、人工智能平台、量产车这三个方面,来跟大家分别探讨一下。
  第一,数据为王。
  目前,中国用户的真实数据,不管是从真实度、成本效率上,还是从对场景的覆盖度、数据量上,都大大优于仿真和自有车队的数据体量。在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的大环境下,谁坐拥了数据,谁就有可能坐拥最先进、最完善的技术体系。这也是整车厂商的一大优势。我们从大量的用户数据中搜集用户的反馈,以此不停地调教和更新我们的智能车系统。
  第二,我们有了数据以后,会如何去做?我们搭建人工智能平台,用大量的数据去训练多个深度学习模型。
  这里有一个挺有意思的例子,有一次,在我从加州回来的路上,因为天气很好,刚好前面是一辆油罐车,由于车很干净,它把后面的车,包括我自己的车倒影在车的油罐上面去了。
  如果对这个场景没有一个特殊的理解和处理,很多世界上最好的计算机视觉算法,都有可能误认为倒影是真实的车道线与车辆。
  还有一个案例,比如一张图里是一个披着cosplay衣服的行人走在路上,人类司机都可以轻易完成识别:是一个行人。但基于计算机视觉,由于此人穿了一件cosplay的衣服,算法就不一定能成功检测到是一个人。
  这就对我们人工智能学习平台提出了问题——当样本不常见、频次低的时候,如何快速学习?如今有很多类似的方法、技术已经被研发出来了,比如微软的custom vision,我本人也曾参与custom vision的核心研究工作。将来会针对小鹏汽车的特殊场景定制和打造可以快速迭代、应对小样本学习的人工智能学习平台。
  第三、我们有了数据,有了人工智能训练平台,还需要有一个独特的场景,就是量产车场景。小鹏汽车有一个全球化的企业布局,在硅谷、广州、北京、上海、肇庆、郑州等地都有研发和生产中心,在单车研发上投入很多。此外,我们现在也跟世界上最好的芯片厂商有紧密的合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会搭载世界上算力最强的人工智能芯片之一,这样也保证我们最新的算法能够在车上“跑”起来,能够把用户的一些行为实时反馈回来。
  小鹏汽车有了这样一个闭环的智能进化能力之后,就可以做到人车共存,不仅车会更懂路上的中国人,还会更懂车里的中国人。
  (作者系我区企业小鹏汽车首席科学家,此文根据其在“钛媒体 2018T-EDGE 科技生活节”上的发言整理)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