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53期 > 热点话题
中国货币政策全面转向“强刺激”
发布时间:2008-11-28
0

  央行大幅降息也会增加市场的“恐慌”。对于国内银行来说,这将加大它们未来的决策难度

  11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再度大幅放松货币政策。央行称,为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央行决定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从2008年12月5日起,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虽然市场对央行降息的预期已经形成,但央行降息的幅度之大还是令人惊讶。这是央行近三个月来的第四次降息,但此次降息的幅度超过前三次的总和。从政策力度来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不是什么“适度宽松”,而是一种极富刺激性的货币政策。这样,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财政与货币“双积极”政策,全力以赴“保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强化。

  观察中国央行近几个月的降息政策轨迹可以看到,中国央行已经由与美联储同步的“响应式”放松货币政策,转为重点关注国内经济形势的“主动式”放松货币。为什么中国在货币政策上不断加大力度,甚至超越各国央行一马当先呢?这显然与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有关。

  “保增长”已成为当前经济政策的压倒性任务。在中央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等积极财政措施之后,各级地方纷纷响应。在这种背景下,央行再度出台激进的货币政策,暴露出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经济放缓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中央必须不顾一切地来“保增长”,才能缓解当前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尤其是国内经济与社会领域的众多问题。

  日前公布的一系列数据都显示出当前经济很不乐观,比如财政部日前公布的1-10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数据继续恶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已连续第三个月下行,而10月的消费者预期指数更是跌至2002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这些数据和实际的市场现象相互印证,显示出中国经济在继续变冷。

  在经济放缓的同时,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也在随之增多。比如大量农民工失业回流,不少企业倒闭后拖欠工人工资引发局部动荡,部分行业因为经营难以为继而引发不稳定因素等等。这些因素,相信也是决策层关注的重要方面。这再一次显示,中国不能承受过低的经济增速和经济快速下滑。就此而言,可以认为,央行此次的大幅降息举措并不单纯,这应该也是一种“讲政治”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贷紧缩的环境下,央行大幅降息也会增加市场的“恐慌”——国内经济是否已经十分恶化?对于国内银行来说,这将加大它们未来的决策难度: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进一步降息,将对银行业的赢利能力造成一定威胁,但更让银行担忧的是:大量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否会由此增大?银行应对不良资产问题的能力可能会因此而降低。

  无论如何,在2008年的冬天,中国经济也在向更深的“寒冬”迈进。对几乎所有行业和企业而言,今年年底都将是一个难过的年关!

摘自   中国企业家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