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会现场 贾自豪/摄
人勤春早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2月27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抓落实促发展重点工作部署会,全面部署2018年各项重点工作。会议号召全区干部职工弘扬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干事创业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延续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劲,在新起点上实现新作为、新突破,力争把我区建设成为广州引领全球城市的“领跑区”。
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作了讲话,区长、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小华主持会议。
黄埔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开发区管委会总经济师、副巡视员,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区纪委、开发区纪工委副书记、区监察委副主任,区属各单位的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抓落实开启新征程
新年后第一个全区性重大会议
周亚伟指出,这是新年后第一个全区性的重大会议,旨在开好局、起好步。全区广大干部职工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直面问题,深刻剖析工作落实的差距根源;干在实处,推动全区各项事业走在最前列。
周亚伟强调,一是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清醒认识抓落实的极端重要性,推动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高效地落实。充分认识抓落实是成事之基、兴业之本,是实现宏伟蓝图的坚强保证,是我区继续走在前列的关键所在;二是要直面问题,深刻剖析工作落实的差距根源。要联系时代问题、发展难题,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干中学、学中干,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为谋发展、抓改革、促创新的强大动力;三是干在实处,推动全区各项事业走在最前列。干在实处,必须以实效为标准,以实干促发展,以实绩论英雄。要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上出真招,在国企国资改革、激活经济发展活力上出实招,在推广信任审批、招投标改革上出实效,真正干在实处,推动全区各项事业走在最前列,率先迈进高质量发展,在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勇当尖兵。
会上,区纪委监委、开发区纪工委,水务局、企业建设和服务局、重点项目办、萝岗街等五个单位作典型表态发言。大家纷纷表示,要把抓落实作为成事之基、兴业之本,作为实现宏伟蓝图的坚强保证,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努力在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勇当尖兵。
超越自我
传承“黄马精神”勇争先
使命当前,只争朝夕。或许,“黄马精神”就是黄埔区、开发区奋勇争先精神的最好诠释。去年12月24日,我区成功举办了被美誉为“黄埔一期”的首届黄埔马拉松赛事,赛事一跑而红,并且首次举办马拉松赛即荣获中国田径协会铜牌赛事的称号,令人振奋。在此之前,全区各部门发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仅仅用了3、4个月时间就把各项工作一一落实到位,在短时间内成功筹办了一场大型赛事。
黄埔马拉松赛选手们奋勇拼搏的精神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黄马精神”与“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广州开发区精神、新时代黄埔精神一脉相承,始终贯穿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工作。2018年1月,我区吹响了“率先迈进高质量发展,在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勇当尖兵”的号角。作为广州发展动力源、增长极,我区将策马扬鞭,蓄势待发,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立区之魂、发展之本,推动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高效地落实,再次在全国打响立得住、有影响的创新举措,在改革、开放、创新的各个领域干出实效。
“企业筹建年”启动
今年新增动工项目53个
2017年,我区引智引技引资新格局形成。全年洽谈重大项目超过600个,择优引进项目102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引进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我区的招商引资成果堪称“丰收”:全区企业筹建完成投产项目100个,在建项目81个,进入建设报批程序项目39个。全年累计完成310.9亿元筹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3%,开创了企业筹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历史新高。
今年,我区提出全力开展“企业筹建年”行动,精心制定“企业筹建年”行动计划,打响企业筹建大会战。为此即将出台筹建大提速措施,探索承诺制改革,试行“先建后验”筹建模式。推行整体招标,全力加快土地平整和前期整理。推广卡斯马等项目筹建经验,强化重点项目专人跟进、专班服务。
据悉,今年计划完成新增动工53个,筹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超300亿,新增投试产项目80个。加快乐金8.5代OLED、LG化学偏光片、粤芯芯片、宝能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建设步伐,确保百济神州、瑞松人工智能等重点项目按计划投产。
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世界高端研发机构聚集区,与再生医学与健康实验室、冷泉港(广州)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牛津大学创新中心、斯坦福(广州)国际研究院4家世界高端研发机构携手合作。未来将加快建设,并加快引进重大基础研究机构。此外,我区将面向全球引进六类人才,吹响全球人才集结号,进一步打响“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务品牌,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人居环境。
全流程审批时间再压减1/4
打造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
去年,我区的招商成绩单相当抢眼,逾600个重大项目“排队”到我区洽谈合作。这背后,核心竞争力是优良的国际化营商投资环境。
作为全省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区,我区致力打造全国投资贸易最便利、行政管理最高效、公共服务最优质的样板区,创建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打造全球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形成“创新来黄埔、创业到黄埔、创造在黄埔”的浓厚氛围。
行政审批改革成效突出。财政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动工,由原来466个工作日压缩至120个工作日,企业建设项目由原来11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推动企业建设迈出了“一个月审批、三个月交地、六个月动工”的快节奏。其中,百济神州项目14天动工,爱丽思、卡斯马项目6个月建成,刷新了企业筹建速度。
今年,我区将在推广信任审批、提升服务效能上出真招,在激活经济发展活力上出实招,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上出实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前置审批、优化审批流程,打造“来了就办、一次就掂”行政审批品牌,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深化信任审批、容缺审批改革,强化容错纠错机制,全流程审批时间再压减1/4。要进一步优化企业筹建的全流程,彻底做到“一个月审批、三个月交地、六个月动工”,从根本上解决筹建的难题。
同时,建设“数字政府”,建成招商、筹建、产权保护等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力争今年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万户。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服务,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办得好。
点亮“月亮经济”
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美轮美奂
过去的一年,我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对标国际一流,用绣花功夫建设精品城市,推动黄埔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全区有山有水有风光、生产生活有生态。
一年来,民生改善温暖人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一大批惠民工程落地实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提升。
今年,我区将大力建设智慧创新城区,全力打造引领未来新空间。对标全球一流城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谋划建设国际化智慧创新城区。大力构建引领型城市空间,优化提升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黄埔临港经济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四大片区空间布局,建设从珠江到知识城“南北贯通、山海相连、四片联动”的开放大道。
在民生领域,将继续加大投入。不仅建设贯通南北、山海相连的改革之路、开放大道,全面提速“八纵八横”主干路网建设,打通交通大动脉,强化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广州板块相关核心和节点之间的联动。
同时,将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宜业宜居的美丽城区。全力打造“1主3支”有轨电车线网,新投放600辆纯电动车,打造绿色生态黄埔。投资150亿元实施“三旧”改造,打造世界级滨水区。进一步完善河长制、湖长制体系,狠抓河涌整治和景观升级改造,继续推进污水治理的“黄埔模式”。
去年,我区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取得突破。广州实验中学、英国爱莎国际学校、美国格兰纳达山等一批国内外名校落户。今年,将进一步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探索建立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全国“教育小镇”创新发展示范区。
此外,加快建设广州海事博物馆,谋划建设博物馆、美术馆、工人文化宫等文化设施,创建10分钟公共文化圈,高水平建设城市客厅和城市家具,补齐“第三空间”,点亮“月亮经济”,全力建设幸福黄埔、美丽黄埔、文化黄埔,让新时代的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更有归属感、幸福感。
信息来源:创业导报(记者 黄于穗 肖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