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询问会
2017年度区人大工作成绩单
听取和审议区“一府两院”和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专项工作报告20项,依法作出决议、决定11项,对2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4项专项工作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开展专题询问1次,对5部地方性法规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对16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顺利完成区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全力开展水环境治理视察和督促检查,推动全区治水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走访30家“区200强重点企业”和20名企业高层次人才,帮助企业加快发展;实施预先审查、初步审查、大会审查“三审”制度,进一步规范计划、预算的审查监督工作,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区财政收入创下历史新高;作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全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决议,推动形成了全区高度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深入开展代表进社区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推动代表进网格工作。全区69个社区联络站开展代表进社区活动414次,推动解决了218件选民群众反映强烈和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畅通社情民意最后一公里……
刚过去的2017年,是黄埔区一届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新时代新气象,人大工作在新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既崇尚实干又锐意进取,为我区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勇当尖兵,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改进监督方式方法 提高监督刚性约束力
“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应该承担哪些职能?萝岗妇幼保健所履职状况如何?”“现有大楼利用率不高,能否将其打造为综合性社区医院,方便周边群众就医?”“全区医疗资源总体规划如何?解决群众反映的就医难问题,政府有什么举措?”到会应询的副区长梁正华,区卫计局、编办、交通局、国规局、发改局、财政局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一一认真坦诚地回答了询问。
这是去年10月31日区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组织对萝岗妇幼保健所建设和运营情况专题询问的一幕,也是区人大常委会成立后首次开展专题询问,是增强人大监督刚性的有益尝试。
该专题询问不仅“问”出了民意、“问”出了实效、也“问”出了全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工作各职能部门的新担当。
据悉,未来黄埔区将逐步在西南部地区形成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等综合性医院为主导,在东南部地区以广州开发区医院为主导,在中部地区形成以中山大学岭南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为主导,在北部地区形成以中山大学国际健康研究中心、知识城新城医院为主导,以区属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的区域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广州东部医疗卫生高地。
此外,区人大常委会制定《黄埔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积极开发建设代表议案建议管理系统,现已完成项目建设并开始试运行。坚持普遍督办与重点督办相结合,促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落到实处。100件代表建议(含闭会期间)已办复98件,代表反馈满意的85件,占86.7%。
目前,我区全面落实河长制,永和河等4条河涌基本消除黑臭;“八纵八横”主干路网建设全面提速,城市道路基础实施得到改善;把长洲岛打造成“珠江国际慢岛”已完成策划、设计、论证等工作,正在进行国际招投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都离不开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推动。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促进经济稳中向好
区人大常委会行使职责,督促政府解决好产业发展、动迁签约、部门联动、人才引进等问题,有助于推动我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勇当尖兵。
过去一年,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区“一府两院”和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专项工作报告20项,督促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加快建设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新体系中彰显作用。开展关于我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情况的专题调研,摸清现状、总结成绩、分析形势、直面挑战,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就解决研发投入不高、创新主体不强、要素配置不全、体制机制不活等现实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到区内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情况调研,着力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有关公共服务需求方面的问题。
全力督办水环境治理
4条黑臭河涌摘帽
按照市委、区委全面推进河长制的部署,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担任区级河长,与常委会有关组成人员一起定期深入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人大代表围绕水环境治理亦积极开展视察和督促检查,推动全区治水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崔世刚担任珠江涌的区级河长,牵头推进治理工作。区水务局及相关部门在河长带领下,按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目标,实施补水、截污管网完善、清淤、水质提升等工程,有效地改善了珠江涌水体质量,各项指标达到整治目标要求。
过去一年,区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压实压细河长责任。区级河长开展巡河共89人(次),镇(街)级河长开展巡河活动共1355人(次),村(居)河长坚持河湖“一日一查”的工作原则,巡查河涌达17605人(次)。全区82条河涌、26座水库、1个湖泊已完成“一河一策”总体方案的编制工作。永和河、乌涌等4条重点黑臭河涌已达到住建部“初见成效”标准。
推进七大领域建设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要求,区人大常委会督促区政府抓好民生实事的办理,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如期兑现。
围绕萝岗妇幼保健所的建设和运营情况首次开展专题询问,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课题调研,针对我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由社区医疗带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整体建设、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等工作建议。督促政府贯彻落实好常委会关于学前教育工作的审议意见,推动解决学前教育学位紧张、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华侨权益保护工作调研,加强与区内“五侨单位”、华侨华人的沟通联系,拓展侨务工作领域。推动武台寺复建和华峰寺、法雨寺相关建设工作。
而根据最新的政府汇报情况,重大社会民生基础设施项目现在已有喜人进展。广州实验中学、英国爱莎国际学校、美国格兰纳达山等一批优质资源相继落户。新开办小学3所、幼儿园10所,完成27所学校改造提升,新增学位1万个,市二中高考重本率位居全市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引进广医妇儿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知识城南方医院动工建设,全面启动区属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提档升级,九龙镇中心卫生院获评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黄埔军校、南海神庙、萝岗香雪等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现1.1万名失业人员再就业,率先实现居家养老“大配餐”全覆盖。
信息来源:创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