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481期 > 热点话题
为了城市干净整洁,他们坚守到凌晨
发布时间:2018-01-28
0

夜间执法现场


  每天清晨,当黄埔居民神采奕奕地走出家门,或晨练、或会友茶叙、或乘车上班,途经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时,都已经习以为常。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为了确保白天全区的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区城管局“夜间综合执法队”的队员们,带着一夜繁忙工作的疲惫,在凌晨时分才收队离岗。 

  城市在成长,问题也在增多。夜间超时施工,影响居民的正常休息;街巷的随地乱摆卖和烧烤,影响居民出行和污染小区环境;建筑工地运泥车,超载且不按规定运行,污染路面和影响路人安全;建筑废弃物乱抛洒和偷倒……这些发生在夜间的“城市病”,无一不在影响着城市的环境面貌和宜居水平。 

  如何摆脱这些“城市病”,是所有“城管人”不得不面对、必须努力想办法解决的问题。去年以来,区城管局在创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市容环境工作中,坚持“管治并举、疏堵结合”的工作理念和思路,成立一支“夜间综合执法队”,加大夜间执法力度,努力从源头根治在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病”,不断增强广大居民在城市发展中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自豪感。 

  去年12月初,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组对黄埔区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有关部门认真总结,在全市推广。 


强化夜间执法,全力整治泥头车 

  2017年春节过后,区城管局在全区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大提升行动。为解决夜间环境污染问题,该局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夜间执法力量,实行“5+2”“白+黑”工作机制。 

  夜间执法队每天轮流安排一名局领导负责,成员由机关各科室、直属队(所)和各街镇执法队派2至3名人员组成,工作时间从晚上8时到次日凌晨,开展建筑工地、“六乱”聚集点和居民投诉点的巡查督办、守点劝导和快速处置,确保夜间道路、街面干净整洁平安有序,还市民安静的休息环境。 

  据统计,全区目前有在建工地230多个,排泥工地35个。长期以来,由于对建筑废弃物源头管理不到位、对无资质的运输车辆监管缺失等,导致运输建筑废弃物车辆夜间超载、超速、带泥行驶、污染路面等违规违法行为常常发生,市民对此投诉不断。 

  为了有效遏制这种城市高度发展中的“城市病”,确保市容环境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区城管局从教育引导、源头规范、集中治理和严格处罚入手,切实提高在建工地文明施工管理水平。 

  教育引导,不断增强社会责任。2017年初,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大会召开后,区城管办迅速组织相关单位、街镇、在建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主要负责人,传达学习区城市管理大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会议强调建设项目牵头单位、各街镇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源头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建筑废弃物运输路线的巡查,加大辖区闲置地块的监控,严防严查非法偷倒、无证运输、撒漏污染路面等行为,全面加强在建工地文明施工监管和规范建筑废弃物运输秩序,确保市容环境干净整洁。 

  源头规范,夯实文明施工管理基础。为进一步从源头规范全区在建出泥工地建筑废弃物处置工作,防止运输建筑废弃物车辆违规违法行为等问题发生,区城管局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了《在建出泥工地建筑废弃物处置工作规范意见》,进一步明确对区内注册登记的建筑废弃物运输企业规范化管理,防止建筑废弃物在处置过程中发生违规违法行为。 

  集中整治,全面加强监管力度。城管局在大力加强夜间执法力度的同时,主动牵头组织建设、公安、余泥、街镇等部门和单位,坚持每周开展1至2次建筑废弃物处置联合整治行动。设立联合执勤点,安排专人对重点区域、重点工地、重点路段进行守点执勤,严查出入工地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辆未密闭运输、带泥行驶、余泥撒漏污染路面等违法行为。去年来,全区共出动各类执法人员7400人次,组织各种不同形式整治行动5040次,出动执法车辆1200台(次),检查运输车辆3800台(次),检查在建工地1800个(次),共查处无证施工、无证排放、无证运输、夜间超时施工、余泥撒漏污染路面、车辆未密闭运泥、扬尘污染、未按要求围蔽施工场地、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等违法违规行为713余宗,共处罚款1595万余元。 


设立临时疏导区,妥善管理流动商贩 

  “疏堵结合,善治‘六乱’。”区城管局在总结多年来“六乱”治理的经验中认识到,大城市在创造就业机会、提升职业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不能轻易地以治“六乱”为由,使流动商贩等个体从业者失去生活依靠。 

  基于这种“疏堵结合、大城善治”的认识和工作理念,城管局以更开放的思想,更包容和积极的态度,主动会同街道、社区和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广州市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管理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区情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认真搞好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点)的建设。 

  实行摊位公告制度。街道流动商贩管理服务中心和疏导区定期公告辖区摊位资源数量、位置编号、使用情况、经营范围等情况,接受群众的申请和监督;经营准入制度。优先照顾本地户籍下岗失业人员和低收入等群体。免费为残疾等特殊群体提供摊位;持证经营制度。为防止摊位价格被转手经营,疏导区统一给入场的商贩印发入场证和文明摆卖胸牌,做到“人证合一”;摊主对话制度。街道流动商贩管理服务中心和疏导区管理物业公司每月召开至少一次摊主“对话会”,认真了解商贩以及附近商铺业主的诉求,并及时公布疏导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违规举报制度。疏导区设置标志牌对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一旦发现摊主有租售摊位、变更摊位使用性质、经营范围、售卖有毒有害物品、淫秽色情书刊和音像制品,或者危害他人和公共安全等行为,任何人有权向街道城管科、城管综合执法队或上级管理部门举报。 

  同时,明确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经营范围和时间,规定经营的商品品种主要是服装、纺织品、饰品、鞋帽、箱包、手机配件、水果等,不准销售活禽、水产品和牲畜肉品。经营时间上严格规定周一至周五工作日为18:00-23:30,节假日为09:00-23:30。 

  目前,全区设有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点)9个,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摊位近700个,就业人员2000多名。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城管执法人员与流动商贩的冲突和矛盾,而且从多方面加强和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 

  市容更加整洁美观,市民满意度明显提高。设点前,中心城区乱摆卖现象严重,卫生状况差,交通拥堵、行人通行困难,群众对流动商贩的投诉不断,意见很大。每月电话、网络、上门等投诉乱摆卖案件多达200多宗,牵扯了执法队大量的精力。设点后,对流动商贩进行了规范,疏导点内摊位摆设统一,整齐美观,场地干净,街面秩序井然,市容更加整洁美观,公共交通堵塞、行人通行困难的现象明显改观,市民反映良好,群众投诉案件大大减少。经问卷调查,中心城区市民流动商贩临时疏导点支持率达80%。 

  城市管理更加有效,临街道路乱摆卖现象大幅减少。由于中心城区商业圈附近乱摆卖现象比较突出,整治效果不明显,一些流动商贩经常与执法人员对抗甚至暴力抗法。设置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引入了物业公司负责管理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把物业公司纳入到对周边流动商贩的管理之中,在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与流动商贩之间建立了一个“缓冲区”,减少了小贩与城管之间的冲突,2016年暴力抗法事件“零发生”,治安事件下降70%,实现治安与治乱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效能,取得了流动商贩、城市公共利益和市民生活三赢的结果。 

(城管局 唐慧 胡有秀)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