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476期 > 创客资讯
打造区域NEM产业创新集群
发布时间:2017-12-22
0

▲ 我区NEM产业园规划图


  今年,区属国有企业进行了重组整合,作为区内唯一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恒运集团)纳入区一级监管企业,定位为能源、新能源及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建设综合运营商,重点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打造能源环保产业创新集群。 

  肩负新使命,恒运集团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以建设“社会尊重、股东认可、员工满意的一流现代企业”为目标,充分发挥企业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全力推动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我区效益显著、管理规范、质量优良、极具竞争力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攻坚克难,主业经营逆市上扬 

   

  恒运集团始建于1987年,1994年1月成为广州市首批上市公司之一。目前资产总额93亿元,净资产42亿元,业务范围涉及发电、供热、新能源、新材料、金融、房地产、环保建材等领域。集团现有四台燃煤热电联产机组,装机容量108万千瓦,年发电能力80亿千瓦时,供热能力为1200吨/小时,是广州东部重要的电源支撑点和集中供热的热源点,为开发区内包括宝洁、安利、麦芽、联众等世界500强在内的共106家企业提供优质的集中供热服务。 

  近几年来,恒运集团的发电主业受到了电力需求增长乏力、电煤价格大幅上涨、交易电量比例提高、发电结算电价持续下降等多重冲击,陷入发展瓶颈。 

  面对难题,恒运集团不等不靠,集全员之力攻坚克难,稳中求进保增长,审时度势破难题,取得了难能可贵的经营成果,近5年利税水平稳定翻番,实现了逆市上扬,经营发展迈上新台阶。 

  据统计,2012-2016年,集团累计实现上网电量250.17亿千瓦时,向区内热用户销售蒸汽907.12万吨。自身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0.65亿元,年均工业产值26.15亿元,累计实现利税47.49亿元,年均利税9.50亿元,为股东创造了稳定良好的投资回报,为国家上缴了丰厚的税收。集团多年来一直是广州开发区和广州市的利税大户,经济效益在同类上市公司中稳居前10名。 

   “在新的历史机遇期,恒运集团将牢牢把握区域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区属国企改革对恒运集团的发展定位,积极谋求电力、热力主业取得新的突破。”集团负责人表示。 

  ——加快建设2×46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的申报及前期工作。项目预计总投资28.2亿元人民币,达产后每年可为广州市增加发电能力46亿千瓦时,将区域集中安全供热能力提高至500吨/小时以上。项目将满足东区、科学城、云埔工业区约60家企业的用热需求,项目每年可为广州开发区新增产值45.3亿元,利税4~5亿元。 

  ——扩大集中供热的范围与半径,使供热业务成为恒运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供热需求,恒运集团将建设西区向东区长距离集中供热管网项目、东区向云埔工业区康南路长距离集中供热管网项目、开发区东区向科学城长距离供热管网项目。同时,积极开拓麻涌向虎门港供热事宜,提供高质量蒸汽,树立公司品牌。 

  ——把握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机遇,积极参与区域配电、售电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力争实现10亿元以上规模的售电及维保产值。 

  ——积极发展新能源项目,持续优化电源结构。主动适应能源转型发展新趋势、产业政策新要求、电力市场新变化,积极拓展天然气、光伏发电、储能电站,以及风电及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优化集团能源产业结构。 

  ——围绕主业培育金融新业态,切实推进产融结合。通过开展各种适合的金融业务,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能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继续推进广州证券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工作;积极参与发起设立粤财信用保证保险公司;牵头组建广州恒运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未来运营后将提升广州开发区金融业务产值、吸引优秀企业投资发展;积极参与广州开发区国企联合发展基金,助力开发区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发展;推动设立能源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积极培育和发展“NEM”产业。 

  ——积极参与区域建设发展业务,分享创新集群成果。抓住区域发展的时机,积极布局,适时进入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谋划配合建设能源产业园等产业集群基地,并按市场化运营管理。   




多元发展,“电力+X”产业结构凸显 

   

  秉承“立足黄埔区、依托黄埔区、服务黄埔区”的宗旨,恒运集团充分发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优势,大力实施“立足主业,择业发展”战略,紧抓区域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做大、做强、做优电力、热力主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配售电、环保、产业金融、园区开发等业务,各产业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构筑起“电力+X”的合理产业结构,努力成为“一主多元”的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和地位的投资建设综合运营商。 

  目前,我区正在大力发展“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NEM”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业,聚集国际高端资源,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区里明确由恒运集团牵头打造NEM产业园(孵化器)。未来,集团将致力于发展NEM产业,推进技术创新和招商引资,力争创造一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集团的电力、热力主业将持续发力,迈上新台阶。 

  正在积极谋划建设的2台460MW级9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机组,将使区域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进一步大幅减排,充分满足我区日益增长的供热、供冷需求。项目已列为《广州市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工作方案》重点实施项目、列入《广东省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实施方案(2014-2017年)》重点项目和广东省“十三五”能源规划,项目用地申请已获得区相关部门批准,申报核准工作正在开展中;2014年11月与麻涌镇政府正式签订《东莞市麻涌镇集中供热项目合同》,设立东莞恒运新能源公司,大幅度改善了开发区西区的大气质量,进一步提高机组的热电比,并为多争取上网电量创造必要条件; 

  紧抓全国电改机遇,大力配合区发改局推动开发区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16年为区内用户节省用电成本约2亿元左右。广州开发区(中新知识城)配电网改革列入试点区域。2016年,恒运集团投资2.2亿元成立了电力销售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6,077万元;着力发展分布式新能源等业务。建设中新知识城北起步区分布式能源站,预计投资3.5亿元,正在积极筹建之中。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6亿元,实现年利税3,256万元。积极开展中新知识城南起步区分布式能源站前期工作。正式接管广清产业园自投配电网运维,园区增量配电网建设和运营合作正在商洽中。在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B起步区建设一个200吨/小时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开展中。 

  此外,集团抓住机遇,积极拓展金融和地产业务,助力产融结合。 

  金融业务方面,大力推动所持广州证券的股份证券化。2012年至2016年恒运集团对广州证券的投资累计实现投资收益6.65亿元。2016年8月27日,集团与越秀金控共同启动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如成功实施,集团所持广州证券的股权价值将由初始投资的23.5亿元增值至46.8亿元,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越秀金控3.176亿股股份并收回现金5亿元,恒运集团总资产将超过100亿元,净资产将超50亿元;投资1亿元参与发起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由广州市政府主导,与广药、冠昊生物等行业翘首共同发起设立;投资1亿元与粤财、恒生电子、TCL、保利等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信用保证保险公司,恒运集团持股比例为20%,正报国家保监会审批中;拟出资1.75亿元,与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邦控股集团和鸿伟(亚洲)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融资租赁公司。 

  地产业务方面,恒运集团控股子公司锦泽地产公司开发的“科城山庄锦泽园”,一期住宅已基本售罄,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口碑”。项目累计实现销售回款27.48亿元,累计结转收入26.16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4.46亿元。目前,正在全力推进总部园区锦泽大厦项目及科城山庄锦泽二期项目建设。 

   



  开拓新局,谋划发展NEM产业 

   

  能源与材料,一个是产业的“血液”,一个是产业的“粮食”,缺一不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占据了新能源与新材料的主导位置,就占据了未来工业生产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话语权。 

  目前,我区将NEM产业放在与IAB产业同等的位置,致力于打造产业创新集群,实现工业生产的前端链条、基础设施上的突破。这个沉甸甸的任务,落在了恒运集团的肩上。 

  新使命,新动力。恒运集团以NEM为核心开展技术创新和招商引资,深入开展龙头企业引领、产学研协同、国际合作创新,扎实推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进一步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大力推广氢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站等新能源产业,优化开发区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提升能效,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实现开发区能源转型和能源产业培育发展,引领带动能源产业集群,力争创造一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为贯彻落实区政府决策部署,恒运集团加快谋划,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发展目标与规模进行了总体布局,计划分步进行实施。具体为:一是在中新知识城3-5平方公里建设NEM产业园,引进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目前集团已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签署合作意向协议,将共同投资建设氢燃料电池企业。二是以中德氢能源产业合作发展战略交流会为契机,与德国优秀的氢能源企业深入合作,以好的项目为切入点,搭建氢能源产业的国际合作平台。2017年10月28日,在氢能源产业战略交流会上,恒运集团分别与科陆电子签署了《NEM 产业项目合作备忘录》,与能态科技签署了《NEM 产业项目合作备忘录》,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德国开姆尼茨技术大学、中欧中心签署了《中德能源创新研究院国际合作备忘录》,与中欧中心签署了《恒运氢能价值创新产业园项目合作备忘录》,与德国FCPG公司签署了《恒运-FCPG氢燃料电池华南生产基地项目合作备忘录》。三是积极研究参与知识城氢能科技创新小镇项目投资和中英能源和气候变化创新和融资平台建设。 

  未来,恒运集团将围绕NEM产业,着力推进几大重点工作:一是通过“政策式”招商、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中介招商等形式,充分利用中新广州知识城的优势,形成NEM产业集聚。二是通过NEM产业园建设,做大恒运集团总资产“堆头”,提高区属国有资产证券化率。通过并购(确保控股地位)、新项目参股、自行主导投入和管委会注资等形式,发展壮大恒运集团。三是通过公开拍卖或注入等多种形式经营建设好NEM产业园土地,导入创新型产业,发展工业房地产,实施恒运集团的择业发展,确保恒运集团完成转型升级,在区域创新产业中发挥龙头和引擎作用。 



   

  强根铸魂,以党建引领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引领发展,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目前恒运集团党委下辖2个党总支、26个党支部,党员共计388人,其中正式党员381人,预备党员7人。公司党委委员同时兼任经营班子成员, 党委会决定公司的党建工作、人事任免、干部考核、组织机构、组织发展等重大事项,确保党的领导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 

  针对党员众多的实际,公司党委按规定配备了由骨干担任的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和纪检委员;各级党组织负责人之间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较好发挥,确保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企业党委的决定、决议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认真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每年开展专题学习约20次,平均1500以上人次参加学习,做到理论学习的经常化和制度化。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及“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教育,做到“见人、见思想、见整改措施”,党员普遍经受了深刻的思想洗礼,收到了预期的成效。认真抓好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按上级要求开展党员档案、组织关系、党费收缴排查清理,严格依程序做好党员发展,规范党员的管理和监督。 

  ——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议事机制,不搞“一言堂”。严格依程序、凭实绩选拔任用干部,发挥党委对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对领导干部实行考核评议,严格管理领导干部。制定出台了干部轮岗制度,并对一批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 

  ——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夯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的《实施办法》,做到严肃纪律、令行禁止。严格落实开发区《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自2012年起严格遵循公务接待费每年20%递减的要求。以规范权力运行为关键点,深入推进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使廉洁风险点始终得到监控。以廉洁教育全覆盖为目标,广泛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洁教育,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参照区纪委向国有企业派驻纪检组的做法,集团纪检工作向二级企业延伸,并自主开发了下属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廉情预警系统。认真落实廉政谈话制度,把谈话提醒作为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审计部门内审监督和服务职能,通过内控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预防风险的能力。 

  未来,恒运集团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黄埔区委、区政府和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经营发展和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和“一岗双责”,全力推动恒运集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立足主业,择业发展”,战略明确,新征程起步。恒运集团将充分发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优势,紧抓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力、热力主业,积极发展清洁能源、配售电、新材料、产业金融、园区开发等业务,构筑起“电力+X”的合理产业结构,打造区域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社会尊重、股东认可、员工满意”的一流现代企业。 (恒运集团)



创新亮点

里程碑式的环保技术创新:国内率先实施 “超低排放”改造

  一直以来,恒运集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坚持“求发展、负责任、作贡献”的发展观,多措并举减少污染物排放。在国内率先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引领行业环保技术改造创新,连续8年被广东省环保厅评为环保诚信企业。 

  自2012年起,集团率先对所属燃煤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2014年7月,恒运9号机组成为国内首台“超低排放”改造的在役机组,随后剩余3台机组也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广东省内第一家全部机组均实现“超低排放”的电厂。 

  “超低排放”改造总投资3.69亿元,改造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三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天然气机组排放标准。 

  时任市长陈建华表示,恒运“超低排放”对广州市空气质量改善有重大贡献,对广州市的能源供给安全也有重大意义,不仅在广州,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时任国家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表示,恒运“超低排放”环保改造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可在广东省和全国积极推广。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推广“超低排放”改造,表明恒运“超低排放”的示范效应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支持。 

  与此同时,恒运集团通过技术改造,供电标煤耗从2012年的334.39克/千瓦时下降到2016年的320.88克/千瓦时,下降了13.51克/千瓦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2016年,恒运集团申报的《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的管理与控制》管理成果,在省国资委、省经信委组织的“第二十六届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中被评为一等奖。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