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7日从商务部关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年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情况通报中获悉,广州开发区继续位居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第3名,自2001年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实施至今,广州开发区已连续7年进入前3强。
生产总值居全国前列
在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中,广州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排名第三,位列天津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之后,这已是广州开发区连续7年进入3强。在评价的八大类分指标中,综合经济实力指数、人力资源及社会责任指数、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指数、技术创新环境指数四大类均排名前三位,充分体现了广州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力资源素质高、节能减排成效大、高新科技发展快的特点。
在中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广州开发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以不足广州1%的面积,产生了广州约1/7的国内生产总值、1/4的工业产值和1/3的工业利润,位居全国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前列,并在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它“情有独钟”,先后四次来广州开发区考察和调研,指出广州开发区“代表了广州的未来”。市委书记朱小丹、市长张广宁鼓励广州开发区、萝岗区要在全市首善之区建设中先行先试,勇当先锋。
“开放型创新”道路促发展
在这背后,广州开发区已经经历了24年的发展。1984年,广州开发区即被批准为国家级第一批开发区,当时起着三方面的作用,即吸引外资、发展现代工业、出口创汇。因为和香港比较近,所以当时是前店后厂的模式,承接香港成为传统加工业的基地。十几年前,国家开始提开发区转型问题。广州开发区在此大背景下,1998年开始建科学城,2000年正式启动,引进高科技项目,提高门槛。从2006年开始,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这两年全国的开发区都发展迅速,一种模式的出现很容易成为模仿的对象。广州开发区也在思考自身的优势在哪里。据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萝岗区委书记薛晓峰介绍,广州开发区今年确定了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走“开放型创新”的新路子,推动开发区创造。广州开发区已确定设立10亿元规模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银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公司和私募股权基金等金融机构进驻。实施“领军人才引进计划”,经过3—5年的努力,建设一支50人左右、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带动形成一批创新型科技研发团队并引进一批高端领域的优秀科技项目。
广州开发区,迄今为止已吸引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个客商在此投资设厂。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区内的投资项目已达102个。据薛晓峰介绍:“依托自身发达的现代制造业,我们将产业升级向‘拓展开发区服务’的纵深目标推进。今年上半年,广州开发区服务业引进捷报频传,香港一次招商就订下近6亿美元大单,世界和国家级巨头纷至沓来。平均每周就有超过一个大型的第三产业项目落地。”
不得不提的是,广州开发区自身也和国内其他开发区存在一定差距。据开发区的相关人士介绍:“首先是人才上,高端领军人才还比较缺乏;在项目上,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还比较少,用个比喻来说是,我们用的是镀银的盘子,放的却是几碟青菜;还有,投融资环境上,还比不上滨海新区、深圳、中关村等”。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