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我区企业广州天成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成医疗)五周年战略发布会上了解到,天成医疗正在搭建覆盖医疗器械全产业链的创新服务平台,重构医疗行业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国内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
“医疗器械产业增长快速,但严重发育不良。”天成医疗董事长杨恩林告诉记者,多年来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研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转化能力薄弱,高端医疗器械对发达国家有着相当程度的依赖。
“发达国家的药品与器械人均消费比例接近1:1,我国为5:1。”杨恩林表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与产业链转型升级相匹配的行业性创新服务体系。当前,天成医疗正积极探索构建医疗器械全产业链创新服务平台。
整合服务,引入“平台+合伙人”组织架构
背靠达安基因这棵医疗产业的大树,2012年,天成医疗成立,开始创建医疗器械产业服务平台。2013年,天成医疗网和天成医疗公众号上线。天成医疗网现已成为国内医疗器械线上线下一体化、最专业的网站。目前,天成医疗已初步搭建起连接上游生产厂商和下游终端用户的产业服务网络,直接连接生产供给端和医疗需求端,大大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医院设备智能化管理服务是公司目前比较成熟的服务模块。”杨恩林表示,从2014年签约国内第一家三甲医院开始,天成医疗服务的医院总数已超过500家,其中提供设备管理总包服务的二甲及以上医疗机构超过30家。
“我们的设备智能化管理服务能降低医疗机构的设备管理运营成本,提升他们的服务效率。”杨恩林称,在生产端,天成医疗逐步搭建起包括技术成果转化、临床考核和产品报证,以及直销分销、内销外销、线上线下等立体营销模式。
在发展过程中,天成医疗确定了“平台做宽,专业做深”的战略发展思维,自2016年起,将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平台+合伙人”的先进组织模式导入传统领域,启动各个业务部门向独立子公司转型,将公司九大业务模块注册成相应专业化的子公司,让其后加入公司的员工成为子公司的合伙人。
经过五年的辛苦耕耘,天成医疗构建了“医疗生产企业的制造能力+经销商的客户资源+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天成医疗的产业服务能力”的新产业链模式,企业也从最初只有28人,发展成为拥有9家全资子公司、11家参股企业的医疗产业服务集团。
整合资源,探索乡村医疗服务+扶贫新模式
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天成医疗旗下的产品服务平台——广州享道医械所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享道医械所)把天成医疗的产业服务能力延伸到乡村里,探索乡村医疗服务+扶贫的业务发展新模式。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许多小微企业产品技术含量并不低,却缺少好的销售渠道。”享道医械所总经理方德望告诉记者,借助国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东风,享道医械所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工程设计、设备采购、贵重设备租赁等一整套的打包服务,可以有效拓宽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上游生产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
据方德望介绍,享道医械所今年在湖南省某县打造了一个样板工程,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打造一个村级卫生室,当地政府只需要10万元左右的财政资金投入,就可以把一线城市先进的医疗健康服务、资源和康复理疗理念引入乡村,更好地满足当地老百姓的健康需求。”方德望表示,“乡村医疗服务+扶贫”的业务发展模式既可以改善落后乡村的医疗水平,帮助农村人口解决就医难题,又可以助推医疗器械产业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模式成熟后,希望对接区内的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围绕我区的扶贫工作,做一些合作探索。”方德望说,天成医疗作为在科学城成长起来的企业,希望可以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
扎根科学城,做大医疗器械产业“朋友圈”
杨恩林表示,我区作为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及生物医药(IAB)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正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资源集聚,正需要天成医疗这种垂直领域的一站式产业服务平台,为落户我区发展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杨恩林表示,天成医疗的产业服务平台可以充分调动九大业务模块,为这类初创企业提供包括销售渠道整合、财税政策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生产体系管理等在内的专业化打包服务,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协作,把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谈到天成医疗未来的发展,杨恩林透露,在未来5年,九个专业子公司还将进一步细分为100个业务单元,拓展各种细分市场,力争五年后实现公司市值达到100亿元的发展目标。
信息来源:创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