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加特可广州“十周年媒体交流会”在加特可广州工厂举行,国内30多家媒体深入生产车间,近距离倾听感受全球No.1的无级变速器CVT制造商加特可的故事。
走进第十个年头,加特可(广州)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下称“加特可广州”)已褪去初入中国市场时的“稚气”,迅速成长为国内无级变速器CVT市场的中坚力量。作为加特可布局海外的重要基地,加特可广州如何在中国CVT市场“拔地而起”,成为行业标杆?
加特可广州出身于全球无级变速器CVT领域的名门世家,其总公司——加特可株式会社是世界三大变速器生产厂家之一,是CVT领域的行业领航者。
加特可广州总经理秋山佳信介绍,“作为全球唯一一家拥有从微小型车到3.5L大型车用CVT全系列产品的制造商,同时也是世界首家单一生产CVT累计达3800万台的制造商,加特可是CVT行业的‘老大哥’,占有全球CVT市场约一半的市场份额,稳坐无级变速器CVT全球‘头把交椅’。”
2007年4月,加特可广州在科学城成立。当时中国CVT市场处于起步阶段,而加特可预见了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开启了中国发展之路。
从2007年在广州独资设立了生产基地,到2009年实现全面批量生产,加特可广州在国内市场日渐壮大,员工人数从当年的200多人到目前超过2000人,年产能超过120万台。加特可广州已成为加特可在海外唯一具有市场调研、开发、生产、销售、市场品质保证等职能的公司,建立起了能够快速应对中国市场需求的体制。
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加特可广州生产的CVT台数已占加特可全球台数的17%,到今年11月,累计生产的CVT已超过470万台,零部件国产化达到85%。
经过10年发展壮大,加特可广州已成为国内生产CVT的本土化企业,其生产的无级变速器采取轻量、小型化设计,具有优越的搭载性能。目前CVT年产能120万台,主要用在日产“楼兰”、“天籁”、“轩逸”等深受市场好评的车型上。如今,在中国市场,每5台双踏板汽车就有1台是搭载无级变速器CVT。
极致造物,匠人情怀
CVT,又叫作“无级变速器”,是汽车的核心零部件。 人们经常把汽车的发动机比作人体的“心脏”,而变速器就是时刻调整并发挥“心脏”最佳功率的“大脑”。CVT与传统的传统自动变速器(AT)和手动变速器(MT)相比,具有优越的燃油经济性和顺畅行驶两大特点,也就是说,既可以提高驾驶的平顺性又可以降低油耗。
秉承日本惯有的精密严谨,坚持“安全绝对”的生产管理,加特可广州延用集团特有的“JEPS(JATCO Excellent Production System)”生产方式,把从原料采购、加工、组装、检查到出货的所有工序整合到一条生产线上,在品质、成本、交货期等方面都以世界第一的生产制造为目标,持续提升生产制造的水平。
2015年,加特可广州成功开始量产世界最大变速比幅8.7的“Jatco CVT7 W/R”。 作为加特可广州的明星产品,Jatco CVT7 W/R是加特可首个在日本海外基地研发量产的新机种,该款变速器无论是在燃油经济性测试驾驶模式下,还是在持续高速驾驶的状态,都大大改善了燃油经济性,满足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同时,为了兼顾CVT固有的“平顺感”,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运动性能”。目前,仅加特可广州可以生产此机种。
作为新技术,无级变速器CVT也正成为现代汽车行业的趋势。据介绍,由于几乎没有顿挫感,加特可CVT被认为是目前最适合无人驾驶的变速器。目前,加特可的产品“Jatco CVT8 HYBRID”已搭载在混合动力车上。
作为企业发展的亲历者,加特可广州副总经理黄光继表示:“过去的十年,加特可广州专注于研发最适合中国市场的无级变速器CVT,完成了技术的原始积累。未来十年,面对混合动力、新能源、智能化迸发的汽车市场,我们将从传统的生产型公司向技术主导型公司进化,持续领航无级变速器CVT全球NO.1。”
重视优秀人才培养
在当天的媒体交流会上,记者不时听到一个新名词“人财”。这是加特可广州对于公司优秀人才的理解。加特可广州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人财”的新概念,把“人才”当成公司的财富,称为“人财”,小心呵护,精心培养。
据了解,加特可广州通过覆盖全员和满足各级别、各职种需求的全方位培训体系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企业内训师团队的建设,达到传帮带、高端技能传承的目的。同时,为“人财”提供了加特可特有的“E-learning”和日产圈独特的“V-up(Value-up)”等实践体系,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让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
同时,加特可广州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员工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加特可广州已走过在中国市场的第一个“十年”,加特可社长中塚晃章说:“展望下一个十年,汽车市场将发生巨大变化,也对加特可的技术品质和效率提出了挑战。希望加特可广州为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变速器企业’的目标不懈奋斗,共创中国事业新辉煌,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信息来源:创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