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作为我区传统支柱型产业,面对当前行业整体经济形势下滑的局面,加快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为此,我区近年来着力引导区内食品饮料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做优品质、做大规模、做强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多方强强联手,加大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保证品牌品质持久不衰的前提,也是促进食品饮料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关键。
据介绍,近年来,我区通过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鼓励食品饮料行业进行技术创新,大力促进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工程实验室,集中扶持在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创新项目。2016年,我区食品饮料企业中,有1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革,总投资1.6亿元。
目前,我区有机融合高等学校、研究院所和骨干企业的研发资源,促成强强联手,设立了行业研发中心、专业检测机构和标准化信息系统等区域公共创新平台,搭建起了以企业为主体、瞄准市场需求的区域技术创新机制。其中,广州市食品工业研究所、美赞臣、合生元和汇香源等单位聚合发力,其研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未来我区的食品饮料企业,将可能出现哪些方面的变化?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技术创新的工作将持续大力推进。新技术的出现,会带动食品饮料制造企业快速发展,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可以决定企业的存亡。
“自主创新是食品饮料行业的重要成长引擎,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瞬息即变的市场形势迫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如目前,越来越多的食品饮料企业使用了超高压技术,在不添加防腐剂和化学物的前提下,生产绿色天然、保质期短,又能够保持食品品质的产品。
转变发展模式,应对行业挑战
消费升级、成本上涨、产值利润率下滑……近年来,我区食品饮料行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不断锐意创新,从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加大品牌塑造、转变商业模式等方面入手,在行业中确立优势地位。
为了有效化解主流换挡、消费升级和成本上涨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区的食品饮料企业根据“药食同源”等理论,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和菌种方面的高科技,大力研发、生产包括功能性食品和膳食纤维饮料在内的天然美味、营养健康、适销对路的产品,培育、打造“年轻态”、“时尚感”和“特色化”的更加细分的主流品类和品牌格局。
为应对产能富裕,供大于求,产值和利润率出现不同幅度下滑的问题,区食品饮料行业企业针对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从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两个视角进行横向思维,摒弃“数量取胜”的思维模式和发展理念,跳出传统品类的窠臼,加紧转型升级,进行产业重构和品牌重塑,努力生产质量优良、附加值高的新资源产品,争取在“重新洗牌”的过程中确立优势地位。
同时,传统的商业模式当前正受到颠覆,逐渐从“线下”转向“线上”。为此,我区的食品饮料企业积极创新,摆脱价格竞争,依靠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重构商业模式,优化整合产业链,转向“价值竞争”。目前,区内不少食品饮料企业正在主动谋求突破,力图融合“互联网+”构建消费者生态圈,联合电商资源,探索全产业链生态系统的运营。
当前,我国鼓励实力雄厚、具备全球战略眼光的企业“走出去”,并且启动了“一带一路”战略。我区的食品饮料行业与其他省、市、区乃至国外相关行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内龙头骨干食品饮料企业深入推进与国外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直接投资和供应链合作等方式参与到全球的供应链当中。
信息来源:创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