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新广州知识城加快推动网络型新型城市建设,围绕IAB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产业布局,加快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中新合作纵深发展,打造国际高端形象,加快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阶段性工作,构建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建设。
今年1至6月,知识城新开工项目16个,完成5个重点财政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04亿元,其中企业筹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年度计划的69.6%,财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6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7.58%;新成立企业167家,合计注册资本239.3亿元,知识城累计注册企业494家,累计注册资本824亿元;27家规上工业企业已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4.50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1.22%。7家规上商贸业企业累计完成商品销售额741.31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41.47%。
加快网络型新型城市建设,地铁知识城支线年底开通
全面推动外联内通交通路网建设。知识城“五轨四高四快”对外高快速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广河高速已经通车,花莞高速、北三环、北部高速正在施工,永九快速、钟太快速、东部快速、知识大道正全面推进,地铁14号线、地铁21号线、穗莞深城际铁路都在全面施工,知识城至白云机场高速地铁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地铁知识城支线将于年底开通。
积极完善公共配套设施。知识城南洋华中学校、知识城南方医院、邻里中心、南起步区体育场馆、九龙新城体育中心等配套项目全面动工。南、中、北3个临时燃气站投入使用,北起步区分布式能源站开工建设,南、北起步区12个开关房、7#变电站即将投入使用,知识城供电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建设。出台《中新广州知识城发展绿色建筑的实施意见》、《中新广州知识城、生物岛绿色建筑建设暂行规定》,制定了“绿色建筑星级要求”指标,编制了绿色建筑星级分布专项规划,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建设。将参考国家、省、市补贴政策,结合绿色建筑建设成本,研究制定绿色建筑奖励激励机制,将奖励激励政策与实际运行挂钩。截至目前,知识城绿建园、幸福誉项目、天韵项目、腾飞科技园等项目获得国际国内多个奖项。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任务书》47项建设任务中,已完成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政务系统等27项建设任务,建成了知识城环境综合整治公共信息管理系统,对重点道路、大型建筑工地等敏感源进行24小时实时视频监控,有效提升投资环境。积极加快公共无线WiFi建设,在重要公共区域建设无线WiFi热点,逐步推进无线WiFi全覆盖。争取2017年底完成智慧城市创建工作,打造智慧型知识新城。
谋划综合管廊二期建设。在完成财政投资4.2亿元,建成综合管廊施工6.7公里、电力隧道施工5.5公里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城总体规划谋划综合管廊二期建设,制定《中新广州知识城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7-2030)》,按照“科学合理可行、管线能入尽入”的原则,规划“环状主线+联络支线+网状缆线”的综合体系,至2030年共规划建设88公里综合管廊,争取建成后综合管廊密度有望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围绕IAB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产业布局,加快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围绕IAB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产业布局,提高知识城产业“显示度”。目前,知识城已初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知识产权服务、文化创意、检验检测等六大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引进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鹏博士等一批项目,正在推进西门子、光启等项目。人工智能产业已引进巨轮机器人项目、合一新材料研究院等项目。生物医药产业已落户GE生物产业园、百济神州、绿叶集团等项目,并打造肿瘤医疗集聚基地(包括中大、泰和诚、皇家丽3家专科医院,恒健、泰和诚两个质子治疗中心)。
精细化服务,加快项目落地生根。知识城在项目引进、土地出让、征地拆迁、土地平整、项目报建、验收投产6大方面进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加强节点督办,做到专人保姆式服务,全面加快51个产业项目筹建工作。今年上半年,百济神州、GE生物产业园、广州巨轮、中国电信等11个产业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目前,知识城筹集项目投资总额约565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25个,完工投试产项目4个。全部项目建成后,实现工业产值约1030亿元,实现科研、商贸及服务业营业收入约1500亿元。
推动中新合作纵深发展,打造国际高端形象
打造国际协同创新平台。完成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筹建,加快开展科学研究及试验工作,联手打造国际化产学研卓越创新联盟。星桥腾飞国际创新基地正式启动,充分借鉴新加坡科技创新创业领域的先进经验,构建中小微企业初创周期发展的生态系统。引进新加坡华侨中学,推进知识城国际教育发展。依照新加坡社区服务模式规划建设的城南邻里中心动工建设,打造城市社区创新管理示范点。
打造高端交流平台,推动人才培训战略。连续举办四届“中新知识论坛”,依托新加坡教育机构的资源,通过“请进来”以及“走出去”的形式,分别在新加坡和广州举办了“启航中国”培训班,培训政企人员总计达7522人次。
积极参与对外推广交流,提升知识城品牌知名度。借助 “《财富》2017广州全球论坛新加坡推介会”、“中国(广东)-英国(伦敦)经贸合作交流会”等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宣传知识城,提升知识城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引进“中英能源与气候变化创新和融资平台”等项目。
加快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阶段性工作,构建核心竞争力
借助中新联委会平台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推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加坡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广东省政府签署《推进知识城知识产权改革试验三方合作框架协议》,围绕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园区建设、打造人才基地、举办高水平国际知识产权论坛等四方面,共同推进知识产权综改工作。
营造创新氛围保障综改工作顺利推进。成立综改领导小组,细化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强化节点管理稳步推进。出台知识产权“美玉10条”优惠政策,以新设立、经营贡献最高1000万的奖励力度,从服务机构引进、知识产权评估交易、维权保护、人才培训等方面为切入点,加快知识产权资源集聚,形成知识产权发展新业态,打造知识产权引领型创新驱动发展高地。
加快推动龙头项目建设与合作。积极协调建设、供电、交通等部门,加快知识产权审协协作中心筹建,并与审协广东中心签订《共同推进知识城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合作协议》,借助双方优势资源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服务,让综改试验工作“生根发芽”。
加速规划建设载体工程。完成占地面积约17公顷、计划总投资6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的知识产权服务园规划工作。依托腾飞科技园,打造知识产权众创空间,为“双创”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服务、项目申报、平台对接等各项服务。
实施知识产权高端资源集聚工程。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知识城。积极对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知识城设立广州分中心,搭建版权交易平台,开展版权登记、保护和评估等工作,推动版权新业态发展。借助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资源优势,为企业维权援助提供咨询建议。与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共建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实训基地,探索前沿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有效衔接模式。
来源:创业导报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香雪三路3号政务服务中心102室
电话:企业服务中心 020-82118651
网址:http://vip.honya.cn
微信公众号:牛哇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