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广州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近百台机器人同台斗“艳”,来自广州数控的两台RB50机器人手持狮头,跟随音乐的节奏,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舞狮表演得活灵活现,博得全场喝彩。
“以技术积累为基础,广州数控在机器人本体制造方面做得最好也做得最早,是工业机器人的代表。相比全国其他地方,广州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优势突出。”展览会主办方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说。
广州乃至珠三角广大的制造业企业旺盛的转型升级需求,为当地智能装备企业施展拳脚提供了广阔市场。近年来,广州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广州机器人生产量在中国国内排名第二位,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近500亿元。其中,现已集聚了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企业达到75家之多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2016年该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1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16%的复合增长率,成为当下广州“智造”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最强“发动机”。
作为广州机器人行业集聚效应凸显的代表,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以广州数控、广州启帆、达意隆、弘亚数控、瑞松科技、明珞汽车装备、海瑞克、昊志机电、松兴电器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企业已经形成了实力雄厚的“机器人企业军团”,在中国的智能机器人产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与此同时,全球机器人巨头发那科将投资1.08亿元落户该区建设华南基地,形成了国际接轨、国内先进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要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打造全国最具规模与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之一。”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周亚伟说。
为了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今年年初,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率先发布了扶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4个产业政策,每个政策10条内容,新增财政预算22亿元,通过“黄金政策”加“黄金服务”,打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走向国际智能制造前列的“黄金通道”。比如,对于成功转型升级的制造业项目,最高给予1.5亿元的奖励,对先进制造业落户奖励金提高到1000万元。
5月12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又一口气公布人才和知识产权两个“美玉10条”政策,再一次显现出其“全球纳才”,打造高水平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魄力与信心。
除对特别重大人才项目最高奖励10亿元、力度居全国之最外,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政策也是全国首创。“吸引培育更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新兴业态来这里集聚,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这将为广州、广东乃至中国知识产权改革探路,作出示范。”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陈永品自豪地说。
事实上,也正是在政策的吸引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经集聚了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部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集群,形成了从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再到下游应用集成的智能装备完整产业链条。在本体及零部件制造环节,该区工业机器人本体产能规模位列全国第一,其中广州数控系列产品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跻身世界前三,是国内最大的机床数控研发和生产企业,也是全国机器人行业龙头;广州启帆在经济型机器人本体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三,年产量近5000台;广州数控和广州启帆均入选了中国机器人行业TOP10。在下游系统集成环节,瑞松科技、明珞汽车装备、达意隆、松兴等声名远扬。在检验检测环节,这里是全国首个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CVC威凯)等5家企业主导了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在研发设计环节,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个中国与以色列合作打造的机器人研究院等“国字号”研究院进驻。
产业园区的规划也很好地支撑了企业发展,378.5公顷的黄埔智能装备产业园,将重点打造中新广州知识城、云埔工业园和黄埔机械谷三大核心组团。主要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竞争力、有市场前景的工业机器人,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应用,并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家用机器人。到2020年,有望实现智能装备企业工业产值达200亿元。
黄埔区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小华表示,产业基础、科技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服务优势,就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打造智能装备产业的主抓手和“话语权”所在。
得益于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连接的庞大市场和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优势,未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以机器人产业为主引擎,着力提升广州科技创新在全国的显示度,助力广州角逐“机器人之城”的全球竞争。
来源:创业导报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香雪三路3号政务服务中心102室
电话:企业服务中心 020-82118651
网址:http://vip.honya.cn
微信公众号:牛哇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