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精神,按照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的建设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对于广州开发区要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的定位,紧扣创新创业主题,切实把人才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战略定力和精准发力相结合,优化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提高人才质量,取得良好成效。
2016年,广州开发区新引进院士2人,累计达到34人;新引进和培养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4人,累计达到64人,其中创业人才23人,占全市(30人)近80%;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累计达到16个,占全市(17个)90%以上,领军人才累计达到7人,占全市(10个)70%;广东省“特支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累计达到15人,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累计达到44人。2016年,广东微生物研究所吴清平院士入选了全省五个之一的南粤突出贡献奖,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院长领衔的干细胞多能性与重编程机理研究团队入选了全省十个之一的南粤创新奖。
提升人才政策“三个维度”,打造创新创业首选地
广州开发区充分吸收借鉴了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地的先进做法,消化吸收了市委、市政府最新出台的《关于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政策精神,制定出台了《创新创业人才“558”人才发展纲要》为引领的“1+9”人才政策体系,推动人才政策实现重大突破。
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着力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2016年人才工作的投入从1亿元提升到3亿元。其中,创业领军人才扶持额度从2000万元提升到了4580万元,其中包括创业启动资金、创业投资支持、创业项目资助、创业载体补贴、融资贷款支持、项目贷款贴息等多项构成。
新政策采取“直接资助+风险投资”、“政府引导+财政补贴+银行贷款”、“上级项目资金+区级配套”组合,通过区级财政投入撬动上级财政资金和市场化的风险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高层次人才个人的扶持政策方面,除了继续在住房、交通、医疗、教育、文体、学术交流、户口等传统服务项目上提供优质服务外,升级后的人才政策还重点在人才创业、人才团队、人才项目投融资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
进一步拓展覆盖广度。围绕创新链聚集人才资源,围绕产业链配置人才资源,搭建适应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需求的“人才金字塔”,形成领军人才引领创新、金融人才助力创业、高管人才带动产业聚集、骨干人才支撑产业升级、技能人才保障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政策覆盖范围从重点关注“金字塔尖”的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向投资家、企业高管、创业英才、技能人才等全面覆盖,并按照“分类施策、个性定制”的思路,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分别制定,量身定制人才政策扶持。
聚焦创新创业最核心的要素,新出台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实施办法》将科技领军人才扩大为创业领军人才、创新领军人才和投资家三类,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创办企业和成果转化兼顾,同时将支撑创新创业最紧缺的投资家作为高层次人才来扶持。
进一步提升服务深度。围绕人才创业在种子期、初创期、高成长期到成熟期不同阶段的需求,重点针对市场失灵的“死亡谷”,配置政府的扶持政策,做到创业之初有资金,成长阶段有项目,成熟阶段有市场。注重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发挥政府聚集人才的引导作用、市场配置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和用人单位使用人才的主体作用,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全面优化人才引进、培养、激励、评价、服务的人才工作链条。
新出台《加快聚集创业英才实施办法》,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提供“预备队”和“后备军”。修订了《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搭建创新型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快速成长通道。
用好人才引进“三个平台”,构建汇聚全球人才的枢纽地
坚持务实、高效、创新,争取国家省市的资源倾斜,对接海外高端资源,积极组织参与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等国际人才交流活动,着力引进教育部春晖杯创业大赛优秀项目特训营、海外专家南粤行、海创汇千人计划项目对接会等高端人才平台,提升高层次人才资源的聚集能力,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充分用好国家省市高端人才平台。提前布局,提早介入,充分用好首届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十八届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平台,开发区、黄埔区共计19个部门、22家孵化器和招商公司,主动出击、积极谋划、周密布置,成功举办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峰论坛、特装展览、创新创业成果展、“春晖杯”创新创业训练营、企业投融资路演、中英生物桥技术转移与创新项目对接会、海外学子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会,接待了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硅谷科技协会代表团等5个专家代表团,组建了7个项目对接组,洽谈并达成初步意向的人才(项目)102个,意向投资金额9亿元。承办广东省第八届“海外专家南粤行”(广州开发区-独联体专场)活动,邀请来自俄罗斯、白俄鲁斯和乌克兰包括一名科学院院士在内的独联体专家13人,领域涉及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吸引了区内60余家企业参会,针对人才引进与项目合作达成初步合作意向14项。
充分用好南创中心千人专家平台。加强对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资源,与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复组建的国家“千人计划”服务平台——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开展常态化的引才合作机制,举办千人计划专家走进广州开发区、海创千人(广州开发区)创新创业项目对接会——海创汇·“千人计划”创业特训班等活动,先后邀请约100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到区内参观走访、洽谈项目,寻求技术对接与项目合作,促成了包括叶英博士领衔的力品生物医药团队、王帅博士领衔的石墨烯产业化团队等一批项目落地。
通过定期组织千人专家项目路演活动,邀请区内企业、投资机构、科研机构代表参加,促成项目与资本对接。推动成立了“海创千人(广州开发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整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项目资源,为开发区持续引进优质的千人专家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充分用好外专系统海外工作站平台。依托国家、省、市的海外招才网络,承办2016年广东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首场会议,与12个遍布全球主要城市的海外人才工作站达成了海外引才合作意向,构建了链接全球的引才网络,覆盖了悉尼、巴黎、东京、多伦多、法兰克福、硅谷、华盛顿、旧金山、纽约、伦敦、马德里、乌拉尔(俄罗斯)等全球主要人才聚集地。
借助这一海外工作站网络资源,举办了海创周广州开发区专场活动、匈牙利生物医药项目对接会、法国巴黎专场人才交流活动等人才交流活动,
向海内外高端人才介绍我区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人才到我区创新创业,形成人才引进的良性机制。
整合人才对接“三种资源”,打造高端人才项目聚集地
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立足广州地区高校和学研机构资源丰富的特点,整合开发区原有招商资源优势,精准对接新引进和现有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提升人才引进的效益和效果。
整合招商资源,主动出击引才。发挥老牌开发区招商优势,联合人才、科技、金融、招商等多部门和世星公司、建智公司等招商平台,共享各部门政策资源,组成引才引智小组,针对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项目需求,从人才服务、项目引进、项目资助、企业融资等方面制定全方位的服务方案,形成吸引人才的合力。区分管领导、局领导多次带队组织区投资促进局、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局等相关负责同志,赴北京、大连、杭州、绍兴等地“上门引才”,后续跟进开展40余场项目对接洽谈活动,涉及领域包括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促成意向到广州开发区创新创业的人才项目已达30余个。
整合风投资源,推动以资引才。依托广州越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风险投资机构,搭建以资引才平台,通过对创新创业项目的风险投资,挖掘出在战略性新型产业投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中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才和核心团队,实行一人一策、量身定制、特事特办,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实行“靶向引才”,推动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无缝对接。
目前,通过风投机构引荐意向落户的人才项目达10余个,包括曹旭教授的骨关节炎新药项目、段文锋博士的视网膜光适应治疗仪项目、赖景然博士的薪创生命科技项目、王瑶法博士的明峰医疗CT项目、罗文博士的索元生物医药项目等。
整合学校资源,推动以智引才。坚持外引和内优相结合,发挥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等重大平台的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势,推进技术开发与创业孵化的紧密结合,促进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培养;积极拓展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人才引进的合作,开展面向产业的学术研究,并针对高端项目进行预孵化,推动了世界著名纳米生物科技专家、法国巴黎高师微流实验室主任陈勇教授、匈牙利科学院院士赫尔瓦特·依思特万院士等一批高端专家到开发区创新创业。
创新人才服务“三种模式”,打造各级政策汇集的特惠区
着力聚集人才服务资源,提升人才服务品质,构建开放式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供全面覆盖的“一篮子”服务。2016年全国基层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评选中,广州开发区组织人事局选送的《首推“高层次人才服务捷通卡”打造新型人才服务体系》获得优秀案例。
开展地毯式人才政策辅导。围绕国家“千人计划”、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开发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业英才等项目申报,会同省市组织、人社、科技等部门,深入园区、孵化器、企业,组织系列政策宣讲和申报辅导活动,提高政策的知晓率,为区内人才申报上级项目提供有力的支撑,有效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受到广大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的热烈欢迎和认可,今年以来共开讲100余场,累计参与人数达4000余人。日前公示的第十三批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中,广州开发区刘荣、陈凌两名高层次人才入选,为全市仅有2人,占全省(5人)的40%。在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广州市产业领军人才的评审中,我区入围的人才和项目始终位列全市第一。针对区内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量身打造了服务锦囊,涵盖了申报服务、创业服务、个人服务以及扶持政策享受情况等,方便人才按图索骥获取服务。
开展规范化政策兑现服务。在充分听取企业和服务对象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创业和创新领军人才项目管理细则》、《创业英才配套细则》、《高层次人才个人扶持办法实施细则》、《投资家评审和奖励细则》、《博士后工作配套细则》等配套文件,规范政策兑现的流程,提高政策兑现的效率。其中,高层次人才个人扶持资金全年共兑现67家企业106名高层次人才,累计发放资金669.86597万元;创业英才创业资助全年共兑现9人,累计发放资金450万元;创新创业骨干人才和紧缺人才薪酬补贴全年共兑现588家企业908人,累计发放资金2605.2万元;博士后工作经费全年共兑现45家企业95人,累计发放资金1123.5万元。
开展多样化的人才交流服务。发挥高层次人才协会的协调作用,携手安永咨询、建设银行、区地税局等专业机构和部门,组织开展了24期“开萝人才讲坛”和4期高层次人才沙龙。发起成立了“广州开发区博士后联谊会”,以塑造区域博士后的“交流圈、学术圈、创业圈”的圈层文化为目标,创设联谊交流、学术探讨和创新创业支持的区域博士后生态服务体系,组织了博士后创新研讨会等交流活动。选派干部参加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双创”课题调研,提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加强人才工作调研,先后赴深圳、北京、大连、上海、苏州、杭州等地考察,充分借鉴和吸收先进地区的人才工作经验。
提升环境营造“三种能力”,建设人才优先的特别区
围绕人才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党管人才的领导机制,区领导带头关心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营造全社会识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推动各项资源向人才优先倾斜,着力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
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了区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企业制度,每名区领导挂点联系2个高层次人才企业,春节和中秋每年两次定期走访和慰问,开设“人才直通车”,一对一地解决人才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区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职能,建立完善人才反映问题的协调解决机制,协调职能部门办理高层次人才反映的提高容积率、办公场地补贴、子女入学等问题20余项。全面提出高层次人才网格化服务新举措,每一位高层次人才均对应一位服务专员,服务专员将全程跟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兑现、创业服务、生活服务等事项,力求把服务做精做细做强。
不断提升基础服务的能力。继续深化高层次人才服务捷通卡的内涵,累计为118人办理捷通卡。承接市人社局人才绿卡办理业务,受理符合条件的材料178人,已领卡人数150人(其中主卡104人,副卡46人)。制定了《总量控制类人才引进入户指标分配办法》,规范人才入户“小指标”的办理流程,受理人才引进973人,其中:计划指导类488人、总量控制类(小指标)160人、随迁家属325人。受理应届毕业生接收1089人。进一步缩短了职称评审的初核时间,提高了送审效率。2016年受理职称评定333人,其中:报省高级评委会18人、报市高级评委会58人(31人通过)、报市中级评委会77人(49人通过)、报初级评委会5人(3人通过、2人待定)、省外来粤中级职称确认3人(均通过)、中级职称认定21人(20人通过)、初级职称认定151人。
不断提高营造氛围的能力。注重收集新闻宣传素材,提高新闻通讯稿撰写水平,编辑出版第二辑《创新驱动》,充分利用传统纸媒、知名网络平台、人才微信公众号、人才微信群组、人才工作网等媒体资源,对我区人才政策、创新创业环境、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成果、人才招聘信息等进行宣传推广;报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较往年均有提升,在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区域主流媒体发表专题报道20多篇。目前,“广州开发区人才”微信公众号累计关注人数达到4000人,今年以来净增人数2500人,累计发送信息400余条,宣传成效明显。
下一步,广州开发区将围绕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建设要求,秉承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党管人才,着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高质高端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进一步梳理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文件,紧扣创新创业主题,积极开展人才政策研究修订,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服务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保持人才政策优势。
优化创业英才政策。根据初创型高层次人才项目资金需求,科学设定创业启动资助档次。严格创新创业英才的评选方式,探索更为灵活、便利、市场化的人才选拔方式,采取专家评审、直接认定及跟进补贴等多种手段。
完善高级管理人才、骨干人才的薪酬补贴政策。完善针对高级管理人才及骨干人才的专项奖励政策,形成以贡献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形成人才聚集效应。
提升高层次人才个人扶持力度。系统加大高层次人才个人扶持政策强度,提升开发区高层次人才政策竞争力。
规范进行领军人才的评选及资助。通过系统评估,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优化评审流程。对优质高端人才采取更为灵活的资助方式,增强扶持力度。
二是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平台。紧紧抓住“留交会”等重大引才活动平台,深化与“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等中介机构的合作,构建常态化的区域推介和人才引进渠道,形成引才引智的开发区品牌。
充分利用国家级引才平台。精进“留交会”等各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以创新驱动为主题,抓准定位,打造开发区特色的全球人才资源交流平台。
优化现有常态化引才机制。保证开发区品牌活动如“海创汇”、“南粤行”等常态化,借鉴过往经验,精准做功,实现人才、项目、资源、资本的长期交流与无缝衔接,形成引才工作的良性循环。
用好海内外引才工作站。加强与引才工作站的合作,增进与世界各地高层次人才的交流,拓展优化链接全球的人才网络,发掘开发区的人才“活水源”。
三是进一步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围绕人才创业和生活需要,整合区内外高端人才服务机构,打造集各类人才引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各阶段全方位服务的多元素大服务综合体,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提升“高层次人才捷通卡”的服务含金量。在完善“捷通卡”现有服务功能的前提下,拓展更多科技、金融服务内涵。
完善人才培训服务机制。提供精准辅导。根据人才及项目团队的具体需求,在团队建设、融资、产品研发等方面提供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的辅导服务。定期召开培训及沙龙,了解人才需求,精细化人才帮扶。
搭建政产学研合作联盟。通过有关部门与企业、高校的联合,搭建合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青年高层次人才招聘的平台,兼顾各层次人才需求。
搭建人才服务大数据平台。收集整理人才多方面需求,通过系统整合分析,定制多样个性化服务资源对接具体人才需求。
(组织人事局 何来刚)
来源:创业导报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香雪三路3号政务服务中心102室
电话:企业服务中心 卢伟亮 13570224918
800-630-0616(固话拨打) /(8620) 82118651/ 传真:(8620) 82181281
邮箱:vipservice@honya.cn
网址:http://vip.honya.cn
微信公众号:牛哇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