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422期 > 协会信息
思想大解放 作风大改进 打开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6-10-24
0

    新黄埔挂牌已满一年,接下来如何体现新作为,实现1+1>2?如何在融合的基础上完善现有体制?如何继承开发区创业精神,打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10月18日下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召开“凝心聚力 再创辉煌”大讨论动员大会。市委常委、管委会主任、区委书记陈志英作动员讲话,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代区长陈小华主持会议。
  陈志英指出,我们开展大讨论,就是要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改进,为开发区、黄埔区加快发展、提质升级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激发全区上下干事创业激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开发区黄埔区的品牌擦得更亮。
  “什么有利于发展,就牢牢抓住,坚持抓下去;什么不利于发展,就大胆果断,敢于舍弃。”陈志英说,开展思想大讨论,要有包容的胸怀、吸收的魄力、借鉴的勇气。这次开展大讨论,实际上也是一次促进融合的过程。
  陈小华要求,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制定本单位大讨论方案和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开展大讨论,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管委会总经济师、巡视员、副巡视员;黄埔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开发区、黄埔区直属各单位、各群众团体、各直属国有企业的班子成员等参加会议。


坚持融合发展:
强化“一家人一条心”的主人翁意识

  新黄埔区成立一周年来,实现了平稳过渡,并对下一步区域发展作了战略部署。在规划上,推动空间、交通、产业、生态等资源全面对接,实现了功能互补;在政策上,统筹了科技、产业、人才等政策制定,实现了全覆盖;在民生领域,推动养老、优抚、扶贫济困等福利标准统一,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两区融合“红利”。
  陈志英指出,融合是开发区、黄埔区体制的鲜明特色,要强化“一家人、一条心”的主人翁意识。对于两区融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当正视,但不应该无限放大。有些问题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集中显现,有些是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有些是资源整合中不可避免的阵痛,不能把什么都与区划调整挂起钩来。
  “没有什么体制是尽善尽美的,评判的标准还是看是否与一个地区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关键看实践,要用实践来说话。”陈志英说,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关键要坚持融合发展的大方向,只有坚持融合发展,我们今后才能实现资源整合、布局优化、产业统筹。
  “要正视问题,也要把握机遇。”陈志英指出,在政策环境上,去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年5月科学城成为国家首批区域双创示范基地,7月知识产权综改试验获国务院批复,创新驱动政策优势进一步叠加,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正在加快显现。在城市功能上,地铁6号线二期年底开通,临江大道东沿线有望年内动工建设,广州谋划建设三十公里精品珠江,从琶洲岛东端到南海神庙的东十公里,将建成展现开放活力的现代化港城;最近市里又大力支持给我区新增用地规模,将有力解决我区产业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为重大项目引进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一切都说明,新黄埔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区上下要牢牢把握机遇,打开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发挥融合的最大优势:
完善体制机制,统筹协调发展

  陈志英要求,全区要把融合发展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在推进体制机制融合上,要探索从领导体制、机构职能、工作机制上完善促进融合发展的具体运作模式,规范各类工作流程,实现全面对接。
  在整合优化规划布局上,要对全区发展战略、功能定位、交通体系、组团发展深入研究,集聚形成更大规模,产生更好效益。
  在强化区内产业统筹上,要围绕密切产业联系协作,整合人才、品牌、政策、机制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在推动产城协调发展上,要探讨将旧城改造与产业转型、生活配套相结合,有效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大力推进城市功能片区优化。
  在促进公共服务共享上,要围绕实现服务资源普惠全区、均衡发展,在硬件设施、投入标准、技术力量、政策机制等方面研究更加具体可行的办法,着力优化布局、补齐短板、填平差距。
  陈志英指出,我们要坚持“北扩、中聚、南提”战略,突出功能引领,打造知识城、科学城和临港经济区三大板块,打造新一轮发展的主战场;开发区各功能区要适应发展空间拓展的新格局,善于搞好资金投入与产出的积极平衡、综合平衡,创新资本运作方式,自觉建立资金“借、用、管、还”的良性循环机制。


进一步擦亮服务金字招牌:
敢于先行先试,不要畏首畏脚

  谈到作风建设问题,陈志英指出,服务是开发区黄埔区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要在优化环境上出实招、见实效,争取更多先行先试的政策红利,创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他提到,有一些同志在为企业、群众办事的过程中,即使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政策没有明确限制,自己也要多上一层审查,加上一道关口;有的同志一碰到困难不是积极想办法克服,而是首先拿出一些条条框框来,对着文件说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还有的同志当面好好好,拍了胸脯不落实,遇到矛盾就上交。
  “按这样的思路干事业、搞服务,发展的路子就会窄!”陈志英说,开发区作为经济功能区,如果事事都按条条框框办,事事都跟在人家后头走,那在发展上要走在前列几乎是不可能的,那就失去了国家设立开发区、高新区的政策初衷了。
  对于个别干部同企业打交道有顾虑的现象,陈志英说,“不能因为规矩多了、要求严了,就畏首畏脚,不上企业的门,不积极主动为企业办事。”陈志英指出,干部同企业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交往的界限就是为公还是为私,交往的要求就是“亲”、“清”。实际上,在深入企业的过程中,也掌握了行业发展趋势,甚至可以找到招商引资的新线索,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本领,而这些,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得不到的。


民生事业要实现赶超发展:
超常规投入,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

  “我们的民生事业,要在短时间内赶上甚至超越中心城区的发展水平。”谈到民生事业,陈志英指出,新黄埔区在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均衡、供求矛盾较为突出问题。因此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参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果把民生工作单纯看成政府办、财政养,路子就会越走越窄。我们必须进行超常规的投入,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的力量。”

来源:创业导报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香雪三路3号政务服务中心102室

  电话:企业服务中心 卢伟亮  13570224918

        800-630-0616(固话拨打) /(8620) 82118651/ 传真:(8620) 82181281

  邮箱:vipservice@honya.cn

  网址:http://vip.honya.cn

  微信公众号:牛哇创客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