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416期 > 协会信息
当好工业“一哥”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主引擎
发布时间:2016-08-24
0

    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为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提供了“路线图”和“施工图”。其中,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成为“枢纽型”城市的一大支撑,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成为枢纽型网络城市的主要特点。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如何在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中占领“高地”?如何在当好广州工业“一哥”的同时,破题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志英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充分发挥创新资源聚集效应,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打造成为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主引擎、一江两岸三带的重要区域。


1.创新主引擎如何发力?
将培育高新技术和高成长企业

  南方日报:在科技创新方面,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全市的“排头兵”。如何发挥既有优势,抓住良好的发展契机,更大程度地激发全区创新活力?
  陈志英: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是市委市政府赋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重大使命。其中,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三大创新平台,更是广州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组成部分。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把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市委全会部署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建设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主引擎,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现更大突破,形成新的发动力和增长极。
  首先,增强创新产业新优势。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等重大国家战略,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平板显示、新材料、电子商务、生物与健康、智能装备等六大创新产业集群,再打造一批千亿级和500亿级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健全企业成长机制,加速培育企业创新主体。继续加大瞪羚企业培育力度,在2015年认定147家瞪羚企业的基础上,再新认定一批瞪羚企业,加速培育本土旗舰型科技企业。
  同时,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拥有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加速器集群。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已成为孕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重要载体,全区孵化器累计引进企业近3200家,在园企业总数2305家,毕业离园企业837家。下一步,我们将以广州科学城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区域双创示范基地为契机,不断拓展孵化链条,完善“孵化投资”模式,推动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此外,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要走开放式创新道路,进一步深化拓展中新、中欧、中英、中以合作,建成国际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区。支持区内企业在境外投资设厂、并购、建立研发中心和孵化基地,鼓励企业、相关机构“走出去”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更重要的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将打造引智聚才新高地。系统推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领、骨干和紧缺人才支撑等五大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服务五大工作机制,重点突破人才流动、创业投资等八个方面政策。探索海外人才引进新机制,为海外人才营造开放、便利的创业营商环境,成为华南人才资源优势最为突出的地区。
  最后,要继续完善创新服务新体系。今年7月,我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获得国务院批准,我们将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促进知识产权相关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协广东中心、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立足广东、辐射华南、示范全国”的知识产权引领型创新发展之城,为全国知识产权综合改革探索经验。
  在科技金融方面,我们以打造国家级科技金融核心功能区为目标,建好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探索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建立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加快发展专利质押、股权众筹、投贷联动等新型金融业态。


2.城市品质如何提升?
投入22亿元提升改造99项城市工程

  南方日报: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趋势,需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内既有新城也有老城,如何统筹兼顾,做好城市品质的提升?
  陈志英:区划调整以来,我们坚持新城抓提升,老城抓改造,实现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今年以来,投入22亿元,重点实施道路升级改造、社区改善等五大领域的99项工程项目。
  先是实施大交通提升工程,让路网“变顺”。我们以地铁、主干路网建设为重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大交通体系,围绕对接中心区、打通大动脉、联系各组团,打造“八纵八横”主干路网。全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今年底建成开通地铁6号线二期,加快地铁13号线、知识城线、21号线建设,推进地铁7号线二期建设。
  同时,实施“三旧”改造工程,让城市“变新”。旧村、旧厂是环境问题比较集中和突出的地区,也是黄埔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点难点。目前黄埔区存在老旧物业多、低端堆场多、闲置厂房多的“三多”问题,对城市面貌影响很大,用不好就会成为包袱,用好了就是财富。
  我们坚持依法依规持续系统推进城市修补和有序更新,目前黄埔区已批复“三旧”改造项目31个,已开工16个,“三旧”改造标图建库总面积46.6平方公里,接近全区面积的10%。按照“成片开发、点面结合”的改造模式。重植老城区的城市基因,对深井古村、南湾工业园实施“微改造”,使老旧社区焕发时代新貌。
  此外,实施城市环境优化工程,让市容“变靓”。围绕“老区补短板、新区提品质”,老城区重点对主干道路两侧的珠江村等18个牌坊内街进行整治,改造面积约9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500万元。新城区重点做好人行道、立交桥绿化美化。同时,计划两年投入3260万元,对全区旅游区域、中心城区的163座公厕进行整治提升。


3. 产城融合如何破题?
建成异地务工人员公寓6000多套

  南方日报:可以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广州的工业“一哥”。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如何破题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问题?
  陈志英:城市管理包罗万象,是一项系统化工程。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力求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让来黄埔区投资创业者感到安全、方便、舒适,让广大居民群众感到有尊严、有信心。
  突出绿色发展。黄埔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北有青山连绵,南有黄金岸线,森林覆盖率达到43%,既有羊城老八景扶胥浴日、萝岗香雪,也有新八景科城锦绣,同时还有“春戏禾雀,夏啖荔枝,秋品甜橙,冬赏香雪”等生态文化。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东部生态轴建设不动摇,全面发挥有山、有水、有田园的生态优势,实施“森林进城区、公园到社区”。推动效益生态化,实现“两升两降”(即污染物排放总量和GDP单位能耗逐年下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逐年上升),建设好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打造国际化生态型创新城区。
  突出共享发展。“十二五”期间,黄埔区实现100%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标准,中山大学岭南医院、区图书档案大楼、区新文化馆等重大民生发展项目投入使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5%和10.6%。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坚持强区与富民有机统一,根据民生需求的不同特点,统筹解决群众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公共交通等问题,整体提升全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
  突出和谐发展。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作为经济功能区与行政区并存的区域,既有成熟的城市社区,又有大片农村和村改居社区,既有本地居民,也有大量异地务工人员。如何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异地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我们注重将财力、物力、人力向农村和转制社区倾斜,着力加快完善社区基础设施,着力缩小城乡、片区、校际间教育差距,着力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着力推进劳动就业保障,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服务异地务工人员方面,我们大力提倡“和谐一家亲”,努力创新机制、创造条件,让他们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真正从“打工者”变成“主人翁”。针对异地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我们很早就成立了员工服务中心,构建了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网络。形成了具有黄埔区特色的异地务工人员文化——“金雁文化”品牌。率先在全市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先后获得“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全省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
    注重完善保障体系,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社会投资的方式,先后建成异地务工人员公寓6000多套,为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骨干人员提供房租补贴,同时还安排了6000多名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区内公办学校,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来源:创业导报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香雪三路3号政务服务中心102室

  电话:企业服务中心 卢伟亮  13570224918

        800-630-0616(固话拨打) /(8620) 82118651/ 传真:(8620) 82181281

  邮箱:vipservice@honya.cn

  网址:http://vip.honya.cn

  微信公众号:牛哇创客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