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讨论这个问题非常适合放出这张图,是关于创业者在失败后走向的统计。总体来说,创业是一种癌,很难戒掉(55% 的创业者在失败后会再次选择创业)。即使创业失败回到大公司打工蜗居,仍有 60% 左右的人会在短暂调整后再次选择创业。

枯燥的数字大家不爱看,还是举几个身边的例子,容易有更直观的认识
人物 A,非常一般的大学毕业,在运营商做点基础的技术工作。不堪忍受运营商的慢节奏,在 2001 年左右出来单干,以开发 PC 客户端产品为主,那也是 PC 客户端比较黄金的年代,站住一个细分领域就能生存。一开始做得不错,但是对于风险投资完全没概念,拒绝了 IDG 等大牌 VC 的投资条款,从一个师兄 + 老乡所掌管的大集团那里拿了投资,其实也不是标准的投资,就是每月实报实销公司花费;师兄还答应他尽快将其概念多多的公司装入到上市壳公司中。结果大集团后来出现重大变故,现金流当月断掉,A 的公司立即垮掉,A 也因此生了一场大病。后来另一家美股上市公司爱惜 A 的才能(曾提出过收购 A 的公司,但遭其拒绝),将其招致麾下负责一重要项目,同时休养一段。在该上市公司混了一年多,也因为项目终止的缘故,更因为按捺不住冲动的创业癌,又出来创业。
人物 B,海外名校 MBA 回国后立即创业,正处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前期。但是产品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方向,或者说 PMF 不够,而且也不是很决绝,当初也考虑过做投资的各种机会。所以这次创业很快失败,然后加入一大外企负责中国市场,做得风生水起,然后转行开创基金做投资了,算是回到了初心。
人物 C,重点大学商科毕业,在外企混了一两年销售之后自己创业,小打小闹各种折腾,赚了点小钱在北京买房,但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也感到自身需要提高,于是成功申请到海外名校 MBA 并完成学业。读书期间也是思考各种创业机会,但毕业后终究还是服从于现实,回归到大外企做销售。几年后依旧按捺不住创业的癌,再次回归到创业大潮,不过这次是互联网 + O2O 创业了,也很快拿到知名 VC 投资。但是风口选得太早,VC 也对其业务发展太慢表示不满意,逼其转型以及强行搭配合并其他公司未果之后,股东会直接将 C 撵走。C 闲逛一段时间后,到某外企混中国区首代,但不久后,再次走上创业之路,这次选择的仍是风口浪尖上的方向及模式。
人物 D,重点大学工科毕业,在运营商混迹多年之后,产品感觉和技术感觉却越发强悍。携技术、产品及人脉优势出来创业,最早的一批移动互联网创业及 App 开发,其方向绝对是超前于时代和代差打击同类产品,并迅速拿到顶级 VC 的投资。同时利用其运营商资源,迅速打开通路,获得运营商顶级合作资源。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成功路径依赖害死人,运营商的顶级合作,旁人从技术上和从关系上都难以拿到,却被创业者 D 搞定了,然而也限制了创业者 D 向 toC 产品方向的转换,明明一个可以积累大用户量的 toC 产品,却做成了跪舔运营商分成的 toB 生意。然而凭借其产品优势,曾有上市公司提出收购,却因为回报倍数不够而遭投资人搅黄。最后眼睁睁看着移动互联网起来,将其产品和技术优势一点点抹平,公司也做得越来越索然无味。在经历快十年的折腾后,投资人不管了,创业者 D 也黯然离场。但是 D 仍然不甘心,小打小闹尝试着各种似懂非懂的创业项目。
人物 E,重点大学工科毕业,在软件公司工作并做过高级程序员及项目经理。后来出来创业,尝试付费社区方向,然而仍然是太早成为先烈,四五年前哪里能想到今天的值乎和分答以及各种视频 VIP 付费。主营项目拖拖拉拉多年,不死不活难以融到钱,只有靠各种外包维持团队,好在团队异常团结没有散掉,但却一直没有找到大方向。最后实在撑不住了,考虑到家庭等多重原因,人走团队还继续尝试各种新方向和外包,E 找了一个创业公司先安稳几年。
创业,不是人人都可以干的活,你要有坚强的信念,你要有顽强的毅力,你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可以说,大部分人并不适合创业。然而,为什么还有会有那么多的人前赴后继的选择创业?
这是因为中国人的个性意识出现了觉醒。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开放之后,中国人的意识终于和人身自由一样,不再被封闭在原有的“单位”里,而是意识到了除了为“单位”为公司打工碌碌一生之外,人生还可以活得更为精彩,还可以走出一条就业、创业、企业和投资的道路,分别对应着就业者、创业者、企业家和投资家。
一开始的时候,年轻人踏上工作岗位都是就业者,然而大部分人都会止步于就业者,当个螺丝钉,为公司为组织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在个人意识觉醒之前,几乎所有的国人都是螺丝钉。而现在,经过了体制的放开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凭什么为老板打工?自己也可以做老板。当就业者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一定阅历,一定人脉后,就可以选择创业。
但是当一个人看到某个商机选择创业,如果创业失败就是在毁灭的社会财富,只有成功了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创造财富的过程是九死一生的过程,只有经历了无数次的坎坷,才能成功,创业者于是变成了企业家,开始为社会创造并积累财富。
一个人经营企业数十载之后,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个时候他就可以追求更高的阶段,转身变成投资家,反哺社会。
投资家是反哺社会的。投资是有风险的,绝大部分的创业项目都会失败,绝大部分投资都会血本无归。有一位投资者曾哀叹,看到这么多零下载的App,想到明年80%的App会死掉,就心疼自己投下去的金钱。但投资家也是社会完成就业、创业、企业、投资闭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投资在某些人手中,也很难看到进步。
近几年来,天使投资金额以每年百分之几百的速度在迅猛增长,对应着创业项目在以同样家对创业者的投资来反哺社会,这个社会的财富就会永远集中比例在增加。究其原因,是中国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之后,诞生了一大批成功的并积累了众多财富的企业家,如今这些企业家正在转型成投资家,把他们积累的财富投资到有希望长大成树的种子里。北京、深圳、杭州、成都,各自形成了创业中心。
柳传志麾下的联想,其实就成立了好几个投资基金,在完成这样的闭环。柳传志在亲身实践着就业者、创业者、企业家、投资家的道路。在仰慕柳老的同时,此时的你,又会如何抉择?敢不敢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孱弱你,敢不敢踏出这一步,走上就业者通往创业者,创业者通往企业家,企业家通往投资家的道路?
来源:头车人众创空间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香雪三路3号政务服务中心102室
电话:企业服务中心 卢伟亮 13570224918
800-630-0616(固话拨打) /(8620) 82118651/ 传真:(8620) 82181281
邮箱:vipservice@honya.cn
网址:http://vip.honya.cn
微信公众号:牛哇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