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需要涉及哪些部门?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安监局……数起来,涉及部门之多让企业头痛。以往,企业需要到各个审批机关询问需要准备的材料,再拿材料到各个部门办理手续,可谓“部门动动嘴,申办人员跑断腿。”
如今,再有企业来到广州开发区投资,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3月29日上午,广州开发区召开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大会,推出“集中清单”、“绿色清单”、“监管清单”,简称“新三单”(相对传统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从全链条再造审批、全方位服务企业、全覆盖智慧监管三个方面深入改革,全面打造便利的投资环境。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谈到广东的行政审批改革成效显著时,进一步要求:行政审批能不能从“千里图”变“百里图”?
作为全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试点区,开发区历时两年的调研、论证,立足经济功能区的定位,选择把工作周期最长、攻坚难度最大、改革呼声最强烈的企业投资建设领域行政审批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啃“硬骨头”开始,让行政审批告别“千里图”。
“新三单一平台”构成广州开发区审改总体方案基本框架和关键要点。市委常委、管委会主任、区委书记陈志英在动员大会上要求抓好“新三单一平台”建设,在审改关键环节上打开局面。他要求,“试点落到实实在在、可以衡量的成果上。成效如何,要让企业说了算、群众说了算!”
会上,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区长李红卫对行政审批制度试点改革任务进行了部署。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崔世刚主持会议,省编办、市编办相关负责人,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和黄埔区政府班子成员,管委会总经济师、巡视员,区组织人事局、行政审批局、建环局、市场监管局、安监局等审改相关部门、直属单位、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会议。
向最难处发力:
啃下投资建设项目审批硬骨头
“一个企业拿地建厂,哪些事项能批哪些不能批,没有清晰的指引,跑来跑去找十几个部门咨询,还涉及大量中介服务机构的施工图技术审查,非常麻烦。”开发区一家科技企业代表说,该公司为了办理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专门安排了一个员工、一辆专车、抱着一堆材料、跑了大半年。“我们统计过,在一个项目的审批过程中,营业执照要提供25次,法人身份证要提供20次。”
据了解,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除了必要的行政审查,还涉及到规划、国土、环保、安全、交通,甚至地质、气象、文物等多部门的综合技术审查。不少企业坦言,跑“审批”除了“找错门”常吃“闭门羹”外,提交的文件经常因各种原因被退件。“经办人凭经验审过后,处室负责人觉得不行退件,下一次又是因为部门负责人觉得不行退件,如此反复,没有标准。”
为此,广州开发区率先推行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集中清单”,涵盖从投资立项、规划、建设到竣工投产验收全流程38个审批和服务事项。同时,将这些审批事项从原有职能局剥离,设立全省首家行政审批局,纳入行政审批局实施全链条集中审批。
此外,开发区还将可能涉及的环保、安全、选址等关键问题解决在前期,由政府出资代替企业完成环境影响、考古调查勘探、地质灾害等区域评估工作,对项目立项备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部分事项,通过政府告知和企业承诺的形式实行信任审批,实施审批、监管、诚信“三联动”管理。
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后,区内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实现审批局“一门受理”、“全流程服务”、申请材料“一套多用”、多事项“并联审批”,企业从取得土地到动工建设的审批时限由110个工作日缩减为60个工作日,企业报批所需材料减少近半。
在关键环节突破:
打造智慧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传统的“谁审批、谁监管”做法,容易出现以审代管、只审不管、甚至不审不管的现象。广州开发区将投资建设领域行政审批权限集中到行政审批局统一行使,将审批与监管相分离,避免了这种情况发生。
据介绍,广州开发区以“监管清单”为统领,建立覆盖所有行业、领域的标准化监管体系,借助大数据支撑,实现审批与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形成全区“一张网”智能、精准监管。目前,环保、安全、食品、药品、劳动、公共卫生六个监管领域已完成监管清单编制,正全面向其他监管领域推广。
当天会议还听取了区组织人事局、行政审批局、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据介绍,开发区已建成“数字环保+移动执法”监管平台,整合了16类环境保护监管数据,集成在线监测、信访、行政处罚等7项监管业务功能模块,与上级专项系统无缝对接。尤其是全国最先进污染源快速识别系统,可以秒级的速度对废气污染源进行筛选匹配,快速锁定污染源。目前已完成100多家重点污染源排放特征(指纹)的采集分析工作。
为最长远谋局:
大数据审批消除管理信息孤岛
广州开发区注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构建以“网办、审批、监管、信用、监察”等信息为一体的全区审批监管大数据平台,逐步推进条块部门横向、纵向系统的全方位对接,实现审批与监管数据信息的跨部门互联共享,打通信息孤岛,推动部门无缝式协作。依托大数据中心,开发区将加快建立对高危行业、重点工程、生产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机制。
“互联网+”、“大数据”在行政管理和政务服务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部署审改任务时,就建立智能中枢打造亲商便民电子政府,李红卫要求,抓紧全面构建大数据平台,确保各个子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够满足改革进度需求。该平台将实现所有审批、监管数据实时对接,实现所有审批、监管行为在网上留痕,为全面提升审批效率、加强监管提供基础支撑。
(来源:创业导报)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香雪三路3号政务服务中心102室
电话:企业服务中心 卢伟亮 13570224918
800-630-0616(固话拨打) /(8620) 82118651/ 传真:(8620) 82181281
邮箱:vipservice@honya.cn
网址:http://vip.honya.cn
开发区企业会员交流Q群:167010046
微信公众号:牛哇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