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幕式现场

民俗表演
3月19日,为期3天的第12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在南海神庙开幕。市委常委、管委会主任、区委书记陈志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咏虹,黄埔区领导孙湘、李雪枝、陆小荣、章登明、冯志生、陈小华、周怡等出席开幕式。
本届活动以“海丝长福地、波罗多良缘”为主题,分为9大环节,包括开幕仪式、花朝盛典、五子朝王、风雅颂歌、梨园荟萃、水神庆会、民艺体验、家园映像、文以载道等。据统计,3天期间共吸引约66万四方游客前来参加各项活动,影响力越来越大。
本届民俗文化节是新黄埔挂牌后的首个文化盛事,在延续过往11年开幕式场面大气、气氛热烈的基础上,本届开幕式力求保留民俗活动的特点,又增强对海丝文化和历史的展示,凸显南海神庙“波罗诞”的历史地位和内涵,重点突出“海丝风采”和象征民俗的“瑞兽呈祥”表演,加上来自岭南的文化元素,如瑶鼓舞等,打造了一场独具民俗风情的文化盛宴。
据史载,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神庙是中国古代祭海的场所,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距今己有1400多年历史。自隋唐以来,历代皇帝都派官员到庙中举行祭典,留下不少珍贵的碑刻,有“南方碑林”之称。古庙地处珠江出海口,庙前波涛浩淼,中外海舶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拜祭南海神祝融,祈求海神保佑出入平安,一帆风顺。所以,古庙又是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史迹。
南海神庙现占地30000余平方米,规模宏大,从中轴线计起由南向北建筑有:海不扬波石牌坊、石华表、石狮、头门、仪门(复廊)、礼亭、大殿及昭灵宫等。庙内有不少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及广州历史的珍贵资料,现存碑刻45块,较重要的有碑廊、唐韩愈碑、宋开宝碑、明洪武碑等。庙内还保存有东汉大铜鼓、明代玉印、铁钟等文物,还有木棉树、红豆树等古树名木。
《水神庆会》盛景再现
20日上演的是水神庆会。今年水神庆会以神话舞台剧的形式进行展示。传说每年波罗诞,各路海神都要在南海神庙欢聚,艺术家根据这一传说,创编了大型神话舞台剧《水神庆会》,将这一盛大场面再一次展现在人们眼前,生动地演绎了岭南地区的海神崇拜文化。
据悉,演出《水神庆会》的舞蹈演员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舞蹈系的学生,他们为这个舞台剧已排练一个多月,全力提高舞台剧艺术质量。
“五子朝王”庆正诞日
波罗诞千年庙会为期3天,21日是最后一天,也是当地街坊所称的“正诞日”,即南海神祝融的生日。当天上午10时,南海神庙附近的村民巡游神像。村民抬着南海神的5个儿子“大案”、“元案”、“始案”、“长案”、“祖案”神像,虔诚地向南海神庙步行进发,给南海神贺寿。
百花争艳闹春
花朝盛会在21日下午3时上演。“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是女人们拜花、爱花、赏春、比美的日子。今年花朝节,主办方对传统民俗的拜花仪式进行了艺术加工,全新创编广场歌舞剧,以新颖的行为艺术、歌舞剧形式展现历史典故。
今年花朝盛典专门设置鲜花景区供欣赏、摄影,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欣赏到“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美景。
“波罗鸡”手工艺亟待传承
俗话说,“有波罗庙就有波罗鸡”。“游波罗”除了可以欣赏各种民俗活动,还可以探访当地风物,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波罗鸡”了。不过,这门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据南海神庙所在的庙头村年龄最大、88岁的“波罗鸡”手工艺人陆敬和婆婆介绍,庙头村是个大村,村民1000多人。她小时候看到家家户户都制作“波罗鸡”,做得多的就拿到庙会上卖,少的也会送给朋友和亲戚。她13岁就跟着伯娘(伯母)学做“波罗鸡”,学会以后就年年拿到庙会去卖,至今一次也没有缺席。
陆婆婆感叹说,如今少有年轻人肯做这种赚不了大钱的手工制品。制作“波罗鸡”工序多,一般以家庭为单位。现在村里还在坚持手工制作“波罗鸡”的,只剩下大约十户人家,都是以老人家为主力。而陆婆婆制作的“波罗鸡”数量也在逐渐减少,一年只能制作1000只左右。
(信息来源:创业导报)
、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香雪三路3号政务服务中心102室
电话:企业服务中心 卢伟亮 13570224918
800-630-0616(固话拨打) /(8620) 82118651/ 传真:(8620) 82181281
邮箱:vipservice@honya.cn
网址:http://vip.honya.cn
开发区企业会员交流Q群:167010046
微信公众号:牛哇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