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396期 > 协会信息
我区“监管清单”改革成效初显
发布时间:2016-03-22
0

    “前两年,安监局花费了两周时间对储存危化品的企业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后来发现其中90%的企业名单早就躺在环保监控系统数据库里。”“目前,环保系统主要是向上打通,尽管安监的新系统起步晚,但优势明显,向下打通开发有企业端。”“我区市场监管局是全省综合职责最多的市场监管部门,目前已完成整合,接下来将围绕监管清单加快推进执法监管平台建设。”
    日前,在区组织人事局(审改办)牵头召开的监管清单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建环局、安监局、市场监管局、劳动保障局和审批局等单位负责人激烈讨论,相互交流监管清单建设经验、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部署。
  会上,区组织人事局局长(区审改办主任)严晖表示,今年是我区全面落实审改试点的关键年,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纵观全国目前尚无成熟案例,要围绕监管清单建设,积极探索打造标准化、智能化、精准化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我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以“监管清单”为统领,明确了监管主体、范围、标准、协同、数据、服务,着重解决“谁来监管”、“怎么监管”、“标准如何”等现实难题。此次经验交流会特意安排环保、安监两个部门分享相关建设经验,并进行座谈交流学习。


环保:落实责任,“数字环保”运行成熟完善


  与会人员先到区环境监控中心参观交流,区建环局重点介绍了环境保护“监管清单”、执法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和创新举措,并现场演示环保监控系统,展示各监管功能模块和环保数据库。建环局目前已完成监管清单建设工作,建起合法依规及融合体制规范、技术辅助、第三方和社会共管共治的环境监管体系。
  在清单监管方面,该局建立区域清、底数清、职责清和监管到位、互通到位、服务到位的“三清三到位”分级分类环境监管机制,对污染源实施日常随机抽查监管制度,确保重点排污单位抽查比例不低于25%。在第三方协同方面,通过服务采购确立环境监测服务库12家机构名单,以市场化途径建立污染事后补救保险理赔机制,与4家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签订救援协议书,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我区“数字环保”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目前已集成了多种监察业务模块,构建了涵盖污染源普查与更新、项目审批、在线监测、信访投诉、环保手册等16类监管数据的环境管理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和整合综合环境资料的日常环境管理应用知识库。区污染源监管数据共享项目,预计3月底完成初验收,将实现全区企业包括各监管部门数据互通。尤其是我区全国最先进的重点污染源排放特征(指纹)数据库及污染源快速识别模型,目前已完成100多家采集分析工作,快速识别流动监测车改装调试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安监:厘清难题,监管系统开通企业端
  与会人员还到安监局交流学习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清单”及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并举行座谈。“我们并没有把这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看成负担,而是当作机会。”安监局有关负责人说,安全生产监管领域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打破当前僵化模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改革是一次良好机会,“所以,我们期盼改革,需要改革”。
  去年2月,安监局着手对安全生产事中事后监管全过程、全领域进行深化改革,目前已完成事中事后监管33个制度文件,构建起局内各业务监管处室和园区两级“条”“块”监管模式,并完成信息系统建设,正在做最后测试,本月试用。改革后,安全生产不仅实现日常监督与行政执法相分离,还厘清综合监督和行业监督责任,解决了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之间责任不清的问题,“真正实现一家企业一个处室负责监督,相关责任落实到处室、到人”。
  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安监局强调整合共享功能,与区OA实现一键登陆,有效利用区内资源,和上级有关系统实行数据交换,并开发有企业应用端,构建企业服务、互动在线平台。
  在系统演示环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向与会人员重点展示了权责清单、法律法规库、危险化学品企业数据、职业病风险岗位情况、地下油气管道、伤亡事故、执法案件、举报信息、应急物质等功能和数据模块,以及与其他监管部门预留数据接口模块。交流会上,该负责人还提出执法终端(含手机App)、执法及应急技术装备等问题和建设目标。  


交流:深入推进,形成开发区特色经验
  在座谈交流会上,安监局负责人还就监管深层次问题介绍交流了实践经验。针对当前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督责任边界不清晰,加强工作指引,填补法律规定空白,落实有限监督责任,避免政府“保姆式”和“放羊式”监管;处理好行政执法与事故调查,与公安部门联合发文,实现行政执法案件与刑事案件无缝衔接移送;针对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建议将违法行为与企业融资、上市、技改相联系,提高违法成本;借鉴国外经验,推进多方协同,加强引导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座谈会还就某些监管职能旧系统淘汰整合,与省市平台对接,尤其是与我区审批监管大数据平台、网上办事大厅等区内对接问题进行探讨。广州开发区是全省惟一肩负以成立行政审批局的形式,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的试点区,实现审批与监管相分离,还要做好放权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确保监管能接得住、接得稳,更要形成具有开发区特色的亮点和可借鉴经验。(审改办)

(信息来源:创业导报)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香雪三路3号政务服务中心102室

  电话:企业服务中心 卢伟亮  13570224918

        800-630-0616(固话拨打) /(8620) 82118651/ 传真:(8620) 82181281

  邮箱:vipservice@honya.cn

  网址:http://vip.honya.cn

  开发区企业会员交流Q群:167010046

  微信公众号:牛哇创客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