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秘书长、AC加速器CEO徐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推动下,全国创业氛围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涨状态。为早期创业提供重要支撑的众创空间发展迅猛。而近期,一些“众创空间进入倒闭潮”“做孵化器的比创业者更多”的观点充斥各种新媒体。似乎,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已进入饱和状态,并将面临灭顶之灾。

中国众创空间数量真的过剩了吗?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将近3000家,众创空间2300多家。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3000家的数量应该说是比较扎实的。那么,2300家众创空间数量多了吗?恐怕也不能这么讲。中国有2000多个县,2000多所高校,每年有700万大学毕业生,每年经济增长总量等同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与越来越多投身创新创业的群体的需求相比,众创空间的数量也难言过剩。
那么,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众创空间忧心忡忡呢?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众创空间?
从行业现状来看,目前,我国管理最多孵化面积的是联合办公空间与常规孵化器。联合办公空间的核心是创业地产。

在美国,只有Wework等少数机构采取大规模联合办公空间模式。在中国,以联合办公空间的创业地产模式运作的机构很多。几乎在每个区域,都有管理着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规模的孵化器运营商。数千家普通孵化器的经营模式大同小异,增值服务少,服务能力一般。这正是我国的众创空间要解决的症结所在。

在美国,最优秀的孵化空间是加速器。他们往往对行业有深刻理解,吸引了最优秀的创业者,投资和孵化相结合,并匹配Mentor(教练)、行业生态等资源。硅谷成功加速器的创始人,一般是有丰富产业经验、资源众多、有情怀、热爱创新的成功人士,其成功往往经历了三年到五年沉淀。在硅谷,加速器和孵化器最核心的区别在于是否具备帮助创业者加速成长的能力。这与国内主要按照企业发展阶段划分加速器与孵化器不同。美国模式的加速器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这正是我国众创空间需要学习和强化的。
经历了2014年和2015年的创业热潮,可以预见2016年将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少数孵化空间遇到困难或倒闭是很正常的,更多众创空间处在健康发展态势下。运营众创空间,短期内微利甚至亏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政府和各界的持续扶持。在我看来,下一步,我们应该重点支持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能够发现、培养、帮助优秀创业项目快速成长的加速器以及专业孵化器、创新型孵化器等。期待2016年成为众创空间的提升之年。
(来源于:科技日报 )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香雪三路3号政务服务中心102室
电话:企业服务中心 卢伟亮 13570224918
800-630-0616(固话拨打) /(8620) 82118651/ 传真:(8620) 82181281
邮箱:vipservice@honya.cn
网址:http://vip.honya.cn
开发区企业会员交流Q群:167010046
微信公众号:牛哇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