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冲部分村民已住进回迁房,过上城市生活
近期,原黄埔片区三旧改造进展顺利,好消息不断。11月下旬以来,茅岗路以西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西华、和塘口两个片区,签约率先后达到了80%和60%,即将启动拆迁。
而在今年8月中旬,距茅岗不远的文冲石化路以西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全面开工。稍早前,该项目的一期、二期、三期回迁安置房,即已建成交付,接近四成的文冲村民住进了新房子,预计最快2018年底每户可分配到一套房。
除了两个旧村,保利鱼珠港、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一期、保利中誉广场、中交·港湾大厦、长景物业、广州佳兆业盛世广场、万科黄埔仓、保利瀚林花园等8个旧厂,也一一开工。其中,旧村项目累计签约5195户,安置房竣工面积46万平方米共3859套。
可以说,茅岗、文冲等旧村的改造,只是老黄埔片区转型升级的一个序幕。
环视整个老黄埔片区,堪称广州“三旧”改造的前沿区域。黄埔区城市更新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区划调整后,该片区“三旧”改造项达17个,包括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13个旧厂改造项目以及一个旧城改造项目,预计总投资约856.9亿元,总面积将达到46.6平方公里,辖内1/10土地将被改造。
当然,相比区划调整后的面积,“三旧”改造面积占比不过10%,但由于改造区域大多位于核心地带,通过“三旧”改造,可以释放出更多发展空间,并带动其他区域联动发展。同时,还可以整合城区空间资源,聚集人气,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事实上,“三旧”改造增速迅猛,也是去年以来,老黄埔片区高速经济发展速度而被外界称为“逆袭者”的秘密所在。
而新黄埔区的成立,按下了“三旧”改造的快进键。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70.34亿元,增长高达357%,2016年将新增开工面积约137万平方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6亿元。“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推进的“三旧”改造项目68项,可释放土地10.36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亿元。
在新黄埔的发展战略中,“三旧”改造显然是提升老黄埔片区经济和产城融合的一剂良药。
“虽然黄埔地处偏远,地价、租金、商业形态难攀市中心,但本身就有改造需求。”参与“三旧”改造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说城中村改造是告别农村走向城市,那么旧厂改造将带领黄埔片区告别“有产无城”的老工业区形象。“三旧”改造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指标增长,更有实实在在的居住和营商环境的便利化,盘活和优化现有的土地资源。
“三旧”改造进展势头不错,但问题也不可忽视,记者了解到,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所受到的瓶颈约束也不少。
一方面,受政策所制,项目审批缓慢。从宏观方面看,广州市城市更新“1+3”政策尚未出台,导致项目审批无政策可依。如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转性手续的办理、协议土地出让单价的认定及待批项目的审议等事宜。而从微观方面看,区级层面的行政审批环节有待简化提效,项目动工和手续设限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当前“三旧”改造的准入条件设置不太合理,致使项目启动困难。“城中村”改造的签约率并不能一步到位超过90%,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此外,省、市政策在旧厂权属人自主改造上所存在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旧厂权属人改造的意愿。
再者,项目改造所涉及到的产业内涵挖掘、成片连片改造、居民观念转变等也尚未理顺。
比如,从规划上来审视,除临港经济区鱼珠核心区外,政府主导的项目不多,其他各个项目处于各自为政状态。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改造的成效及政府对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实施的把控。此外,正在实施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虽符合城市规划,但总体上来讲与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环境资源整合的契合度不够。
显而易见,“城中村”改造不仅仅是平房变高楼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的生活保障、生活方式改变以及思想素质提升。先行一步的文冲、茅岗城中村改造项目,改善的不仅是生活环境,还担负着“三旧”改造后“筑巢引凤”的需求,实现居民安居乐业。它的未来如何走,整个黄埔区在看,整个广州也在看。
信息来源:创业导报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香雪三路3号政务服务中心102室
电话:企业服务中心 卢伟亮 13570224918
800-630-0616(固话拨打) /(8620) 82118651/ 传真:(8620) 82181281
邮箱:vipservice@honya.cn
网址:http://vip.honya.cn
开发区企业会员交流Q群:167010046
微信公众号:牛哇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