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利明简介生于1976年,祖籍汕头。19岁时以澄海中学建校80周年以来唯一一个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会干部的身份,离开汕头来到广州。后就读于广外英文学院。97年开始兼职创业,2004年正式创立第一家公司。现拥有爱咖啡联盟董事长、明治资本合伙人、众创空间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等身份,是广州文化、教育产业领域的天使投资人。
Q:身份那么多,连饭局都要注册,为什么?
A:利明饭局其实是一个平台。现在大家都讲资源整合,我觉得资源整合最好的途径就是结合中国的饭局文化,让大家通过一个饭局,把不同圈子里的好朋友聚集起来,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达到不同领域的融合,效果也不错。注册品牌时没想那么多,只是我个人极度看好自媒体的未来,现在已经出现这样的趋势,其实每个人就是一个电视台,在自己的圈子里他就是中心,所以他的一些意见和想法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我是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平台和品牌。
Q:有媒体曾经采访过你,你说“最近的是人际,最远的是人心”,为什么?
A: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感触:我们每天要面对很多朋友、商务和社交场合,这时候其实每个人都会伪装、隐藏自己内在的一面,而把积极、正能量的一面展示出来。但是当你独自一个人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你会发觉要找到一个真正贴心的人来聊天并不容易。现代生活的沟通交流被碎片化了,我可以随时找到一个人聊天,但我们之间可能根本就没有过深入的交流。说白了,科技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无形中拉远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Q:夜深人静的时候发朋友圈让还没睡的人出来点赞,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
A:一个人要去认知自己朋友圈里的人。你有没有留意哪个时段是获得关注最多的时段,知不知道什么样的内容在什么时候发布会引发不同人的关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当然拍了照片就上传朋友圈这是随性的做法,但对我来说,我很想知道我朋友圈里这些半夜没睡的都是些什么人,又是什么原因?经常这么做之后,我发现每当这个时候点赞的人群是高度重叠的,说明他们并不是偶然熬夜,后来我就会在这个时候发起一些众筹或派福利,这个时候还活跃的人通常也是工作上比较有激情、强度也很大的一批人,大家可以一起做些事情。
Q:据说咖啡厅的经营是“六亏三平一赚”,你为什么会选择发起“爱咖啡”这个项目?
A:“爱咖啡”和传统的咖啡厅不一样,我就是看到这个“六三一”所以才有组建“爱咖啡”的想法,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正在亏损或经营不善的店实现盈利。这是一个平台,让所有咖啡厅联合起来,向他们注入线上线下资源,包括:线上的宣传推广、引流客户,线下的各类活动,和引入第三方资源。
Q:现在各种O2O和“互联网+”的模式非常多,有时候外围丰富了,核心反而被忽视了。在“爱咖啡”这个模式里,咖啡本身的品质会被重视吗?
A:O2O的模式核心还是线下,如果出品和服务不好,什么O都没意义。对于“爱咖啡”来说,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挑选好的咖啡厅,选了好的咖啡厅之后再叠加增值的东西,才会更靠谱一点。现在所谓“互联网思维”和“产品思维”博弈的比较厉害,有些人觉得在一个小而美的市场里专注把咖啡做到最好就好;而有些人觉得现在都在互联网+,自己也要利用互联网进行迅速的宣传推广,认识客户,连接消费者。我们想把这两种思维很好地结合,但怎么平衡确实值得探讨。
Q:作为投资人,你对项目评价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A:我个人最主要关注的是团队,是什么样的人来运作项目,团队是否有足够能力支持他们的情怀和野心。因为空口说白话是没有用的,每个人都可以很有想法,但最重要的是能否落实到执行。项目的市场研究、趋势、商业模式模型等都有数据参考,但是关于人,这是风险最大、最难判断的。现在有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叫做“2VC”,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融资。他们知道现在的趋势和投资人的口味,他们会“伪装”一个牛逼的团队,得到投资,然后很快把一个模型做出来,快速启动第二轮,但这时候可能团队已经赚够钱解散了。
Q:你说这是创业者的伪装,可也会有人觉得这是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共谋?
A:从投资人角度,我很少冒这样的风险,因为你不能确认每一个方案都有下一个投资者来接盘。有些投资者会配合创业者做营销推广、制造话题来吸引下一轮投资,安全实现退出,但我们一般不会砸自己招牌去冒风险。
Q:从成功率的角度,看过多少个项目才会投资一个?
A:我个人一年大概看200个案子,其中十分之一会投资。而这十分之一里能在市场存活下来的几率不超过2%,所以100个里很可能真的只有一两个项目会成功。我也借这个机会和广大创业者说一句话:创业是一条不归路,也是一种修行。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你经受,不要把创业想得太天真。创业者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是那1%,而不是99%呢?所以创业团队非常关键,一个靠谱的、把创业当做事业、热诚的团队,是存活和成功的基础。不要觉得自己的创意是第一或者是唯一,可能别人比你还走快一步,只不过做不下去而已,那么你又为什么能做下去,这个问题要想想。
Q:你自己有搭建一个为创业者服务的平台,对于大学生没毕业就创业或一毕业就创业,你的看法是什么?
A:我其实不建议,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你想干就去干;二是你最好有一些积累沉淀再去创业。但其实我个人不是很看好大学生创业,因为他们缺乏经验,也没有资源,说白一点就是“出来混”还缺点资本。可另一方面我又很矛盾,因为我对年轻人充满了希望,也愿意赌一赌他们的未来,所以我愿意做一点尝试,如果发现好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或创意构思的话,我会去指导、孵化他们,也可能去投资他们。现在大学生接触广,也有足够的视野,我希望他们能静下心来打磨一个产品,然后组建一个靠谱的团队来支撑和落实执行,那样可能真的存在成功的机会。虽然这样几率比1%还要低,也正是因为要区分这1%和那99%,我们这个行当才叫风险投资。
Q:其实你自己的经历也蛮有意思,一开始没考上大学,然后跑去广外学英文,开始间歇性创业,后来是怎么走上投资人这条路的?
A:96年的时候,我一边读书一边尝试打工或者创业,也尝试了很多不同工作,但最终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和我当年一样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东西是真的想去干的。到最后,因为感觉实在各方面都满足不了自己,就出来创业了。我那时创业是看到很多外资看重中国市场,但是缺乏了解,需要第三方市场调查机构帮助他们,我就开了一个咨询公司。后来我看到国外的投资走向,他们往往比国内要早,我就跟着他们开始尝试,发现成功率很高。再后来我尝试跟投一些大佬投资的项目,用第一桶金开始做天使投资了。
Q:我采访过的创业嘉宾好像一半都是潮汕人,做生意这种东西是不是你们骨子里就有的?
A:基本上是这样。潮汕地区本身有经商氛围;潮汕人比较好强,都希望自己独当一面;潮汕人还比较团结,抱团,大家会互相支持,所以潮汕人自己出来做生意的几率蛮大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经商传统的传承,现在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是潮汕人,这也是我心中的目标。
信息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