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黄埔,特别是位于“黄金岸线”东端、作为承接广州中轴东进战略平台的“黄埔临港经济区”,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广州优化提升“一江三带”布局中将迎来发展机遇。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厚重的工业底子,这些都是“临港经济区”发展的坚实后盾。

鱼珠码头未来将变成临江休闲区
广州黄金岸线上的重头戏
在新黄埔的七大经济片区中,黄埔临港经济区成为广州东部“黄金岸线”规划上的重头戏。早在今年3月24日召开的黄埔临港经济区开发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上,市委常委、管委会主任、区委书记陈志英要求要高点站位,把黄埔临港经济区开发建设放在整个广州市的层面来谋划,充分发挥黄埔交通地理优势,与周边区域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使之成为黄埔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又同时作为广州重要的发展平台。
刚刚召开的黄埔区一届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黄埔将实施珠江黄金岸线产业转型、功能重塑,推动临港经济区跨越提升。除此之外,还将构建连续的沿江公共开放空间,打造精品江岸,实现滨江地带从传统港口形态向现代都市景观转变。
怎样提升?报告提出,强化龙头带动,整体谋划珠江黄金岸线开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港务信息、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临港产业。强化功能提升,以更大力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流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齐头并进,建设一批商业旺区、建筑精品和城市地标。
5年完成鱼珠核心区改造
“用5年时间完成鱼珠核心区改造,建成保利鱼珠港、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状元谷跨境电商交易中心等重点项目,把临港经济区建设成为珠江上的一颗明珠”,党代会报告如是说。
根据2015年广州城市重点工程推进计划,黄埔临港经济区被列入今年重点推进项目。根据规划,黄埔临港经济区不只有单一的商厦、写字楼,还将是一座港口风情文化特色鲜明、宜工宜商宜居的海港新城。依托于千年古港——广州黄埔港,该区域有望成为珠江新城之后,代言广州硬实力,拥有更丰富业态的临港CBD。
水上路线拓展临港想象空间
目前,临港经济CBD已迈出关键的一步。经过近三年施工,2015年6月,黄埔区重点项目之一的长洲游艇码头主体工程竣工,预计近期就能具备运行条件,开放接待游客。一直不愠不火的长洲岛旅游,很可能借长洲游艇码头的竣工翻开新的篇章。
一位长洲管委会分管领导介绍说,将充分发挥长洲游艇公共码头的作用,结合游艇业发展,引进相关文化旅游项目,增添游艇业内涵,集聚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推动长洲岛的旅游产业发展。“我们还在积极谋划运用好长洲水上明珠优势,拓展水上旅游资源,主动将长洲旅游融入‘黄金岸线’临江经济区的规划发展。”
业内人士称,通过水上巴士等水上交通,长期以来困扰长洲岛各景点发展的交通瓶颈将有望得到解决。长洲游艇公司经理于爽称,目前公司正在研究以长洲岛现有的旅游产品为节点,以水上船艇串联接驳的可行性方案。“到时游客选取水上线路畅游长洲,既能体验到乘船的乐趣,陆上的风光景色也能一览无余。比如从新担涌游艇码头出发,到达黄埔军校码头也不过二十分钟,这就在本质上提升了长洲的旅游产品品质。”
延续海洋文明厚重底蕴
另外,与长洲岛一江之隔的鱼珠木材市场,也将迎来华丽变身。由保利地产与广物集团共同在此开发的综合体巨无霸项目——总建面约110万平方米的保利鱼珠港项目,已于7月23日奠基并启动建设,预计最快年底可面市。记者日前驱车前往该处发现,鱼珠木材市场正在拆迁,地基施工已在进行,10多台挖掘机和泥头车正在作业。
据发展商介绍,保利鱼珠港将有5条高速环绕,地铁5号线和13号线交汇于此。令市民期待的是,该项目内部将建设连续步行系统,包括首创私属人行桥廊连通,内部运输电车等,连接商务区、居住区和文化休闲区,方便广大市民和旅客观光体验。同时,优化功能布局,尊重历史文化脉络,可持续工业文明遗产等文化元素的呈现,延续海洋文明的厚重底蕴。
不妨想象一下未来的临港经济区:江上,万吨巨轮如鲫,集装箱码头繁忙;江边,市民和游人在南海神庙、黄埔军校及临江游憩区里休闲观光;城中,港口经济相关行业兴隆似火。恰如该项目的主要设计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所说,“黄埔临港经济区将是一个跟海结合在一起的非常优美的地方。将来我们要把她打造成既有工业、贸易,又有休闲旅游的高档新城区。”
信息来源:创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