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8年、2000 年、2002年,分别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实现合署办公(统称“广州开发区”),实行“四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广州开发区位于新黄埔区行政范围内,是广州市重要的经济发展增长极、 科技创新引擎、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区。
30年来,广州开发区综合实力始终在全国开发区中排名前三,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580家,上市企业31 家;建成了345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加速器集群,培育了3000余家科技型企业,有442家被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9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吸引 了3100余家外资企业和80家跨国企业研发机构,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0个,成为全国首批中欧、中以合作试点区;集聚了32名两院院士、50名“千人计划”人才,以及各类创新创业人才3000余名,成为全市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为打造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区划调整后,广州开发区与黄埔区实行经济功能区与行政管理区分设机构的管理体制,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广州开发区侧重辖区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经济建设,黄埔区侧重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民生社会事务。通过两区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互进,将为广州东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活力。
黄埔区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萝岗区和原黄埔区,设立新的黄埔区。新黄埔区位于广州东南部珠江北岸(入海口),东临东莞、增城,南接番禺,西邻天河、白云,北靠从化,处于珠三角核心地域。行政面积484.17平方公里,下辖14街1镇,常住人口88.01万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2亿元,在全市排名第二;进出口总额378亿美元,约占全市1/3;实际利用外资16.4亿美元,约占全市1/3。
黄埔区自古以来就是华南门户,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拥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南海神庙,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黄埔军校,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州开发区,岭南文化中心地——横沙书香街、玉岩书院,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靓丽名片。黄埔区拥有着一千多年的文物古迹,座落着素称广州“东肺”的天鹿湖森林公园,拥有羊城新八景之一的科城锦绣,聚集了众多跨国企业,具备优良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古韵新风并存的黄埔区,正以“宜业、 宜居、宜游”的崭新面貌融通世界。
园区
中新广州知识城
位于九龙镇,规划面积约123平方公里,可开发建设用地约60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知识经济新高地、 珠三角经济圈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广东省战略发展新平台、广州东部山水新城核心区。定位为五个高端:汇聚高端产业、聚集高端人才、提供高端服务、创造高端环境、引领高端生活。自奠基以来,知识城主干路网、安置区、生态和市政工程、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全面铺开,拉开了发展框架。开发建设5年来已累计引进项目109 个,其中产业项目58个,正在推进腾飞科技园、知识产权和检验检测等十大专业园区建设。
广州科学城
1998年12月正式奠基,规划总面积37.47平方公里。开发建设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亿元,建成生物、电子信息等1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获批3个省级、2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聚集了电子信息、平板显示、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等六大新兴产业企业1177家, 占科学城企业总数的70%,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广州国际生物岛
原名“官洲岛”,是广州市珠江航道中的一个江心岛,毗邻广州大学城,与琶洲国际会展中心、长洲岛隔江相望。2001年,广州开发区受广州市政府委托全面开发建设生物岛,经过十年封岛建设,2011年正式“开岛”。生物岛面积1.83平方公里,规划了产业孵化区、研发创新区、产业服务区、生活服务区、综合管理区、绿化广场公共活动系统六个功能组团。目前,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三期标准产业单元投入使用,引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广药集团研究院等重大项目落户。未来,生物岛将打造成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 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黄埔临港经济区
位于信华路以西、广园东路以南区域,信华路以东、电厂东路以西、黄埔东路以南区域,以及东江岸线的南岗头地块。临港经济区融入“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列入广州市“一江三带”和广州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团,将建成广州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将引进一批港航服务和工业总部,建设鱼珠临港总部基地和港航服务业集聚区。同时推动航运服务要素集聚,增加航运基础产业集聚度。拓展航运服务企业服务区域,港航企业延伸发展航运交易、航运金融等业务。探索与广州航交所合作开展船舶交易、航运经纪等业务。
云埔工业区
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园区企业总投资11.5亿美元。云埔工业区于1995年启动开发,逐 步成为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载体和黄埔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园区已有美、 日、澳、荷、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共56家企业投资落户,园区内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甲级工业设计单位1个,检测认证、质量检验、 知识产权、管理咨询机构各1个。近几年该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工业增加值、单位财政收入、单位进出口值、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密度等经济指标均高于广东省省级开发区平均水平。
西区产业园
位于黄埔区南端,处于珠江、东江、横河交汇的三角地带,是 1984年国家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源地,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园区内聚集了以宝洁、安利、箭牌为代表的世界500强企业56家,外商投资企业项目2000余家,形成了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集群,是广州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长岭居生态服务区
北至广汕公路,南至广惠高速,西至萝平路,东至永和大道,将打造成为岭南特色的景观门户,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栖居乐园,高端研发和总部办公聚集地,以及国际一流的绿色、低碳示范社区。
永和经济区
成立于1993 年, 是经广东省政府批准的台商投资区,规划面积33.2平方公里,是为广州台商投资集聚区。该片区采取开发区与增城永和镇合作开发的模式,开创了跨行政区域合作开发的先例。2005年,依托永和经济区设立永和街道。目前,已有安利、道达尔、雀巢、百事可乐等规模以上企业 189家,形成了汽车配件、食品药品、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 2014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459亿元,同比增长4.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
广州保税区
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东北部,规划面积 1.4平方公里。设立20年来, 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特殊的政策和功能,培育了加工、物流、商贸、展示销售四大产 业。目前已建成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包括海关、商检办公楼、货检场,专用码头,厂房、仓库、堆场、展示厅等。2014年,广州保税区进出区货值13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6.88亿美元,工业总产值61.82 亿元,税收收入8.1亿元。
广州出口加工区
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是2000年4月经国家批准成立的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之一,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完善配套设施,拓展保税物流、检测维修、研发等功能。2014年,广州出口加工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3.85亿元,同比增长56.09%;进出口总额7.21亿美元,同此增长40.6%。
广州保税物流园区
200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广州保税区内设立,规划面积0.5平方公里,与临近的黄埔新港开展联动,实现保税物流园区与港口功能、政策叠加。2008 年12月,保税物流园区开始运作,业务辐射全国10多个省市,服务企业近2000家,为企业降低约50%的物流成本。到2014年底,已有117家物流企业进驻保税物流园区经营,累计实现进出区货值576亿美元。

文冲船厂

西区产业园
工业
全区形成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电子计算机及通信设备制造、金属冶炼及加工、 食品饮料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船舶制造及修理业、电力生产及供应业等支柱产业集群。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支柱产业合计产值597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6%。
全区代表性工业企业有:宝洁、安利、金发科技、乐金显示、捷普、光宝电子、联众、联顺、太平洋马口铁、马钢、顶津食品、箭牌、美赞臣、日立电梯、三菱电机、西门子变压器、本田(中国)、加特可、艾派克、中石化广州分公司、广汽本田、东风本田、文冲船厂、统一企业、太古可口可乐、亚太酿酒、蓝月亮、粤华发电等。
科技创新
建设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地处珠江创新带,将着力建设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区和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
打造六大创新型产业集群
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一手抓老企业的改造升级,稳住存量;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 打造新引擎。
实施五大创新工程
实施大孵化器建设工程等五大创新工程,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
智能装备产业园:随着智能装备“一园三区”格局形成、广州数控等一大批国内外智能装备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成为华南最重要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园区将建成以智能机械及工业机器人制造、业务支撑系统云计算中心、节约能源综合管理技术中心、北斗星综合应用技术中心等产业领域为核心的华南“智谷”。构筑集研发、设计、孵化、 展示、交易、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产业创新集群,成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园区核心区总面积约70公顷,中远期目标扩展至黄埔区广园东路以北姬堂地块,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智能装备产业园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中国以色列高技术产业合作4个重点园区之一,同时认定为广州市(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园区成立了国机集团中央研究院智能研究所,组建了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市工业机器人检测中心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区内创新企业集聚代表
全球领先专业商贸搜索引擎:广州一呼百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世界领先节能空调生产企业:广州华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亚洲光学仪器行业领头羊:广州晶华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中国最具创新性科技企业之一:广州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最大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广州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显示拼接墙领域领头羊:广东威创视讯电子有限公司
国内能源技术领域专家: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机械行业技术代表:广州机械科学有限研究院公司
国内化工材料行业代表: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最具规模数控系统研发生产基地: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国内平板式电子白板行业第一:广州视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国内最大食品风味配料公司之一:广东汇香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领先的第三方零售支付服务提供商:广州易票联支付技术有限公司
国内个体化医疗检测的领航企业::广州益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国内饮料包装机械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权威:军科院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ATM合作运营规模最大企业之一: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航空高新技术领域代表:广州航新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2C+C2B+O2O模式先行者: 广州酷漫居动漫科技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累计上市企业达34家,约占全市的1/3,“新三板”挂牌企业29家,约占全市的40%,成为广州市上市企业和“新三板”企业密集区域。代表企业有:


孵化培育
实施孵化加速载体工程
构建了公共技术、人才、创业导师、国内外对接、投融资等综合孵化服务体系,形成了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到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载体体系。推动专业孵化器快速发展,引导“华南新材料创新园”等一批行业领头科技企业建设专业孵化器。鼓励区内孵化器建设科技创业苗圃和瞪羚咖啡、创客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为大众创业者提供最急需的创业经验、人才团队等要 素支持。今年5月以来,举办的“瞪羚咖啡天天秀” 总计有168项目进行了路演,已促成25个项目找 到合作方,10个项目与区内企业合作,形成了“创业导师+孵化+技术合作+瞪羚企业并购+风险投资+银行投联贷授信”的发展模式,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新局面。

华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孵化器集群
全区已建成孵化器40家,总孵化面积达345万平方米,成为华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孵化器、加速器集群,形成了“预孵化-孵化-加速”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迄今为止,共筛选培育了124家瞪羚企业,在科技部开展的国家级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次于中关村。目前,培孵化器累计引进企业2713家,累计孵化毕业企业533家,累计注册资本299.8亿元,吸引和培育了冠昊生物、阳普医疗等34家上市公司。在全省率先出台吸引科技领军人才政策,对每名 科技领军人才扶持资金最高达1500万元。累计引进两院院士32名、中央“千人计划”人才50 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名、聚集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11个。
力争未来三年,孵化器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国家级孵化器达到10家,在孵企业超过5000家,着力打造华南地区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核心载体,为全市和全省创新驱动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
广州国际企业孵化器是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创业服务园区,总用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孵化场地11.3万平方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46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累计毕业企业67家,培育上市企业2家。园区生物医药领域产业优势明显,集聚了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再生型医药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广州组织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等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形成了生物医药的创新链条。
五百强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这里云集世界500强企业项目120个。包括耳熟能详的中石化、宝洁、安利、辉瑞、美标卫浴、三菱电机、住友商事、施耐德、太平洋、LG、爱立信等(下图为部分代表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