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如西 广东威创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研发和科研管理工作,推动技术创新,取得丰硕成果。1997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省级专利金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2006年起主持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创建工作,完成“广东省大屏幕显示系统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的组建工作,并担任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主任,全面推进公司技术创新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他带领公司技术团队累计申请专利9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70多件,所在的威创视讯公司被科技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务院国资委三个部门联合授予国家创新型企业,成为专注于大屏显示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的国内第一家上市公司。
在细分市场上,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肩中兴、华为,在大屏幕数字显示行业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这一切,离不开威创视讯公司的技术领军人物、该公司研究院院长卢如西。
精益求精,成就全球领先技术
在威创展厅,卢如西介绍了大屏幕显示控制系统。
在大屏幕打开的一瞬间,现场所有人都惊呆了:在几十平方米的巨型屏幕上,古香古色的中世纪建筑立体感十足,10米外能看见木质的纹路;色彩斑斓的水果绚丽无比;刀下的北京烤鸭鲜香欲滴……商场大型拼接屏幕见过很多,但从没见过面积如此巨大,画面如此清晰细腻,而它的拼接缝隙细如发丝,显示效果浑然一体。“若电影院能用这套系统来播放影片,那观众可是有眼福了!”卢如西笑着说。
为何威创能把显示效果做得如此细腻,拼接缝隙隐藏到如此微细?
“画质细腻程度取决于LED像点密度,像点越密就越清晰,电路板布线就越困难。比如,前几年央视春晚舞台使用大幅LED屏作为背景,但是镜头一直不敢拉近,一拉近颗粒感就显现出来了。而威创现在研发出了能够支持高密度显示的电路,为高清显示创造了可能,可以做到点间距2.0毫米甚至更密的高清显示。”谈起这项全球领先技术,卢如西显得轻描淡写。
大型显示屏幕拼接不是简单的物理拼接,如何让缝隙更小是一个业界难题,甚至有“大屏幕拼接缝隙大小决定其价值”的著名论断。
“解决大屏幕拼接缝隙问题,不光是要通过技术手段去修正每块板屏之间的色差问题,更要解决屏与屏之间的同步问题。这就好比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正步走,每个人出脚的频率要一致,迈出的脚尖高度要一致,每步迈出的时间要精准一致。两个屏不同步,图像就会出现错位。假如图像上一辆车正好从缝隙经过,有的屏幕就会看到这个车被撕裂了一样出现错位。其实,这就是拼接屏同步问题,不同步使缝隙看起来大了、很明显。威创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这些问题,使整个图像看起来流畅自然,浑然一体。”
在威创,卢如西是有名的“刺头”。他参与屏幕同步调试,很多人感觉调好了、没问题了,而卢如西总能发现问题,找出毛病。有一次,威创门口大堂的屏幕显示一个姑娘跳芭蕾舞的视频,清晰细腻的显示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然而,卢如西却发现了图像有细微的同步问题,他找来高清相机进行连拍,对问题进行验证。随后,他向公司技术部门发去标题为“我们公司大堂的美女缺胳膊少腿”的内部邮件,引起了公司内部特别是技术部门的关注。此后,技术人员对显示屏的调试更加细心了。
致力研发,获“中国专利金奖”
卢如西与生俱来喜欢创新产生的快感,这种观念甚至融入到了他的血液。2010年10月19日,广州亚运火炬传递到惠州站,作为第26棒火炬手,卢如西与众不同,特意不按照培训时的要求右手持火炬,而是用左手持火炬跑完全程。这一举动吸引了不少眼球,人们发现他胸前还挂着一枚明晃晃的特殊“金牌”。新华社以《广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惠州站 卢如西左手持火炬》刊发图片新闻报道。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媒体争相作了报道。
很多人不知道,卢如西胸前的“金牌”,是威创公司研发团队获得的“中国专利金奖”金牌。它代表着国家自主创新的顶级水平。卢如西形象地称之为全国“脑袋运动会”金牌。“虽然我个人不可能有机会在亚运会上拿金牌,但我们的团队拿到了这块创新金牌!”卢如西自豪地说。
致力于研发的卢如西,将创新延伸到火炬传递现场。
据了解,这块特殊的金牌,来自卢如西和团队的一次关键技术创新。2003年,深圳地铁数字显示墙项目面向全球公开招标,要求在面积多达110多平方米、81个显示屏、一亿像素的巨型数字显示墙上3秒内完成全屏刷新。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个要求让国际顶尖大屏幕厂商望而却步,直呼“不可能”。
当时作为行业新兵,刚成立一年的威创还是咬咬牙拿下了这个订单,同行都认为威创将“吃不了兜着走”。
当时,威创似乎不仅是为这一订单而战,而是为公司在业界的荣誉和口碑而战。时任威创总工程师的卢如西带领研发小组日夜奋战,艰苦攻关。
面对这一世界难题,卢如西提出了一个突破性的方法,用多台计算机并行同步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好比是工作多,1个人完成不了,让几个人同时做,但能够协调一致达成“像一个人在做”的效果。
在这个灵感的指引下,卢如西和他的团队一举成功,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分辨率最高,有“全球轨道交通第一屏”之称的深圳地铁OCC调度系统。正是这个项目产生的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服务器端/客户端结构远程显示处理方法”,为卢如西和团队获得了2009年中国专利金奖。
正是基于这项专利技术,威创的技术水准实现了一次质的跨越,奠定了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位置,不断刷新着“轨道交通第一屏”的纪录:
2010年,中标广州地铁1、2、8号线,创下“城市轨道交通第一屏”;
2011年,中标香港地铁OCC联合调度指挥中心,创下“全球规模最大的LED光源DLP显示大屏”纪录;
2012年,为原铁道部提供152个LED光源80英吋显示单元的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再一次刷新“全球轨道交通第一屏”的纪录……
这一连串跨越,都建立在卢如西和威创公司的不断创新上。如今,卢如西作为发明人的专利已有97件,其中发明专利73件。在他的带动下,威创公司年轻的技术团队也硕果累累。截至2013年,公司拥有专利1243件。其中,发明专利1045件。公司的业务范围也扩展到了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市场成功实施了一万多个标杆性工程项目。
如今,卢如西和他培养起来的威创年轻技术团队正在让创新为威创的未来创造更大价值。2013年,威创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亿多元,净利润3亿多元。公司的拼接显示业务自2004年起连续10年保持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自2006年起连续8年全球综合排名前三。
卢如西说,“其实我不喜欢接受采访,也不喜欢报道。”这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脑袋运动会”金牌获得者非常低调。“我们公司今天的技术发展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那是350多人研发团队的集体力量,是公司的集体荣誉。我个人的能量能有多大呢?”
一个个奖牌,一叠叠证书,威创的跨越见证了这位大屏显示解决方案专家的荣耀,而卢如西一直心静如水,也许正是这种低调与平和,让他在创新的道路上快意驰骋。
来源:创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