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建华 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广州开发区科技领军人才,广州市德百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于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获电气工程及信息化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曾任德国MR集团高级电气工程师,并参与制定MR集团公司的生产工艺标准,主编了10多套公司生产技术培训教材。其带领的团队承担广州市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新型导电纳米金刚石膜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申请并获得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1987年,钟建华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因为表现优秀,留校当辅导员,并参与了不少产学研合作项目。在从事科研时,他发现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远远不够用了,要跟上时代要求,必须继续求学。
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校兴起一股出国潮。1991年,钟建华到德国多特蒙德大学留学。德国人严谨认真的做事方式深深影响着钟建华。钟建华的勤奋进取精神给德国的老师和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实验室主任D.Peier教授对他非常赏识,在他的推荐下,毕业后钟建华到世界著名的高压设备制造公司德国MR集团工作。
钟建华先是在国外工作,后被派到中国,开拓中国市场。从研发工程师,到中国分公司副总,钟建华先后在集团公司13个部门工作过,包括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虽然辛苦,但这些经历对他后来走向企业的高层管理岗位和在国内创业,有很大帮助。
创业决定始自民族感情
升任MR集团驻中国分公司副总经理后,钟建华在3年内,为该公司拿下了中国市场同类产品70%的份额,并着手筹建了中国区销售部、售后服务部和培训部门,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
但是,在外企打拼十多年后,钟建华决定要自己创业,并随后付诸行动。谈到创业动机时,他说:“MR集团很多重要的商业谈判都是我领导或参与的,亲眼目睹德国人凭着技术优势漫天要价,压制中国客户,作为中国人,心理很不是滋味。随着我对外资企业的深入了解,加上亲眼目睹中国民族企业的高速发展,同时看到了国家出台了许多海归优惠政策,我想现在就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应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在自己的国家,创出一个民族品牌产品,打破外国垄断。”
谈到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时,钟建华显得很自信。他说:“我们团队独立设计了两台智能有载分接开关样机,其中第二代样机具有智能监控和调压功能,特别是添加了谐波过滤模块,不仅可以用于传统调压场合,还可以解决谐波问题,可以用作新能源接入电网的关键设备使用,应用领域更广。这两代样机均已通过疲劳测试,准备送往国家机构做权威测试,不久,产品就可以进入国家电网销售。我们还有一项核心技术,就是金刚石涂层材料,可以应用于导电产品和作为保护涂层用于刀具中。金刚石涂层刀具产品已取得一定的销售业绩,前景相当广阔。”
钟建华说,智能电网是我们大力发展的领域,这个领域有很多特有的游戏规则,安全性和技术性要求都很高。我们对产品要求很高,不急于将新产品推向市场,而是稳扎稳打,逐步铸造商业名声和地位。我希望带领团队,不断创新,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为民族企业品牌建设作出有成效的探索。
落户广州开发区是正确的选择
钟建华在我区的创业项目是“智能真空泡有载分接开关”,项目主要产品是用于智能有载分接开关整机系列、有载分接开关及变压器智能监控系统、智能有载分接开关及其延伸产品的技术服务、导电纳米金刚石膜材料触头及其延伸产品。项目相关技术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已申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谈到创建广州市德百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并落户我区时,钟建华说,当他考察科学城时,觉得这里自然风光优美,与在德国生活的环境很相似,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里了。而且,在与我区政府办事人员接触中,他真切地感受到那种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
从2011年3月开始,钟建华就带领创业团队忙碌起来,布置办公场地,创建实验室。一切从零开始。为了有效推进工作,他甚至买来睡袋,睡在实验室或办公室里。钟建华说,他和创业伙伴很重视对企业发展的谋划,把着力点用在做专利方面。
谈到企业的发展机遇时,钟建华说:“当时正好遇到一个机会,美国兰德公司要与广州开发区建立合作项目,希望考察在开发区发展的三个有代表性的高科技企业,我们的企业被推荐为考察对象,在考察过程中,兰德公司的专家对我们企业有很高的评价,认为我们的高压开关和涂层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当然,也对我们从事专利研发的风险进行了友善的提醒。这一情况引起了当时陪同考察的广州开发区领导的重视。此后,我们得到了开发区领导更多的关注,提醒我们在开发区创业时,要多了解国家政策,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开发区人才服务机构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钟建华先后获得广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广州开发区科技领军人才,政府给予了扶持资金,这让钟建华和他的团队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
据了解,经过两年多的建设,钟建华的企业开始步入稳定发展期,团队力量发展壮大起。由于技术和产品的前景好,已得到许多风险投资的关注,也签了不少相关合作协议,但他希望等业务发展更好后,才考虑加大引进资金。在他看来,引资不应成为圈钱行为,而应重点考虑对企业的良性发展是否有利。他认为,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要特别重视培养自己的品牌,尤其是要重视质量问题。
来源:创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