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350期 > 协会信息
改革创新不停步 抢抓机遇谋突破
发布时间:2015-04-22
0

    广州开发区经过30年建设发展,已成为广州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中国经济效益最好的开发区之一。步入2015年,面对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内外形势,开发区面临多重挑战,也迎来重大机遇。
  依靠30年开发建设积累的体制机制优势,借助两大国家战略即将落地的东风,以及中新合作、区划调整、新城建设……广州开发区正酝酿着新一轮巨变。新常态下,三十而立的广州开发区再启征程。

                            

                                                                          崛起中的知识城

      体制改革从未止步

  无论是从各项经济指标,还是社会发展成果来看,广州开发区都是中国最成功的开发区的之一。而总结30年的发展经验,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无疑是最大优势。
  早在建设初期,广州开发区简政放权的思路就很清晰,最精简的管理机构、最简化的审批流程、最高效的政务服务一直是开发区的追求。广州开发区的体制机制改革也从未停步——

  1988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土地出让有偿使用,解决外商落户的土地需求;
  1993年,推行机构改革、精兵简政,率先实行“大部制”;
  1998年,广州开发区和广州高新区合署办公,“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的行政体制初步形成;
  2002年,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行政审批“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2005年,依托开发区成立萝岗区,探索经济功能区带动行政区发展的新路子;
  2011年,知识城获省政府下放20项管理权限和16项审批“绿色通道”。

  这些循序渐进的改革,斩断了束缚发展的藩篱枷锁,使广州开发区建立起一套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并得到了广大投资者和企业家的认可。
  上个月举行的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上,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广州ABB公司总经理Christoph Buschor、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崔载翊、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陈培进等中外嘉宾都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政务服务予以高度评价。徐建表示,在企业的项目落地考量体系中,政府信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很开明很务实,到这里投资应该是没有错的。”
  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广州开发区的发展历程也一再证明:体制机制改革是最大的发展红利。面对新常态,广州开发区依旧祭出“改革”利剑,力求通过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实现发展。
  2015年4月,《广州开发区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及18个配套改革方案(以下简称“‘1+18’改革方案”)获区委常委会原则通过。1+18方案通过开展“监管清单”制度改革,明确监管范围、制定监管标准、整合监管数据、实行监管协同,重点解决“监管什么”、“由谁监管”、“标准是什么”、“怎样监管”等现实问题,推动政府治理方式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相关专家解读说,此轮改革的目标是“能不审批就不审批,不审批还要管的住”,从根本上实现投资、经营及民生便利化,激发经济新活力。而通过此轮改革,广州开发区的体制优势将进一步强化,为新常态下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抢占国家战略布局

    作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开发区的发展一直同国家战略发展结合在一起。新常态下,广州开发区又将如何融入新一轮国家发展大战略?一方面,知识城有望上升为国家级项目,另一方面,由广州开发区领衔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获国家层面原则同意,两大国家战略落子后将赋予广州开发区新的时代使命。
  自2010年奠基以来,知识城开创了“地方—国际”合作模式,通过共建战略平台,进一步密切和拓宽了中新双方合作领域。截至2014年底,知识城已累计引进注册项目101个,其中内资项目76个,外资项目25个。
  由于新加坡在中国的其他合作项目,如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均是中新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加上面临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等新“国字号”平台的竞争,我区及新方团队一直积极推进知识城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3年中新联委会第十次会议期间,两国领导人达成了“1+3”的战略合作框架共识,即在中新联委会的合作机制下,积极推动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和广州知识城等战略平台的建设,标志着知识城向国家级合作项目迈出了坚实一步。
  今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我区视察时,向我区送来大礼,表示支持知识城上升为国家战略平台。此外,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抓紧推进中新知识城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新双方团队的努力下,知识城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日渐明朗,即将“开花结果”。
  与知识城“升级”一并取得突破的还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据相关媒体报道,广东省将支持广州市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优势,打造华南科技创新中心,联合珠三角其他城市,以“1+7”方式整体申报建立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区规划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获得国务院批复。
  虽然具体规划尚待发布,但以广州开发区在广州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两城一岛”三大平台的建设,几乎可以确定广州开发区将成为未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在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目前,开发区已有6000多家企业,其中获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00多家,建成电子信息、新材料、网游动漫等1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平板显示等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两院”院士27名、“千人计划”专家45名,建成300多万平方米的孵化器集群,已成为华南地区创新要素最密集的区域。

来源:创业导报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