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34期 > 热点话题
担忧石油短缺
发布时间:2008-07-04
0

  上周在吉达召开的高层石油会议取得的最大成就,或许就是证明了每桶140美元的创纪录油价究竟造成了多么大的一个难题。

  许多能源部长、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和一些政府官员出席了这次匆忙召集的会议,但基本上未能就任何议题达成一致,主办国沙特阿拉伯日增产20万桶的提议也几乎毫无成效。

  当这群人在酒店里开会时,尼日利亚正努力应对又一轮武装袭击造成的后果。这次袭击使该国日产量减少34.5万桶,抵消了沙特阿拉伯增产的影响。

  整个事件充分表明,仍有充分的理由担心供应短缺,而没有多少理由可以指望会有额外产量进入市场。

  在峰会结束的第二天,油价再次跃升,因为世界认清了一个事实:倘若尼日利亚局势恶化,伊拉克全面停产,或飓风灾难再次降临墨西哥湾,沙特阿拉伯的富余应急产能甚至会更少。

  这不是一个新概念。每次沙特王国提高产量以满足高涨的需求——尤其是来自中国和中东的需求——都在消耗起缓冲左右的富余产油量。逆转这种局面的唯一方法,就是由沙特阿拉伯投入比现在更多的资金来开发新油田。

  然而,尽管沙特启动了900亿美元投资计划,其中部分资金用于在明年将日产能增至1250万桶,但它却不能消除市场的担忧,即这个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无法以足够快的速度获得设备和承包商,跟上需求,特别是那些实行燃料补贴的国家的需求。

  沙特的库沙尼亚(Khursaniya)油田最终可日产原油50万桶,但开采已推迟了近一年。这一事实加重了市场担忧。马修•西蒙斯 (Matthew Simmons)等灾难预言者以此类推迟事件为依据提出,沙特的油田已开始枯竭。西蒙斯是投资银行家,他率先严肃质疑沙特以现有规模继续开采石油的能力。

  根据他的理论,如果沙特——以其相对稳定的政局;一流的国有石油企业;世界最大的石油储量;一些开采最容易、品质最高的油田;而且政府明白其地缘政治影响力几乎完全来自过去30年作为可靠石油供应国的地位——无法满足全球的石油需求,那么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

  这就是为什么吉达会议如此事关重大,以及为什么其结果——小规模增产,不改变只有在沙特确定需求存在的情况下才会投资新油田的政策——如此令人失望。

  欧佩克(OPEC)的其他成员国只能坐在那里当听众。沙特是欧佩克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成员。其它12个成员国都没有能力迅速大幅提高产量——其中许多受到政局不稳或投资环境束缚的限制。

  在欧佩克之外,情况更加严重。虽然最近巴西取得成功,但石油企业发现新油田的难度如此之大,以至于它们的储量正在缩减。分析师表示,非欧佩克的产量 今年已达到峰值,永远不会再增加。事实上,2008年,非欧佩克世界增产的原油会非常少,较去年增加的燃料中,有四分之三将是来自于大豆和甘蔗的生物燃料,而非原油。

  那么,这会对油价造成何种影响?如果有人说自己准确知道未来石油市场的事态发展,至多只能说他们是过于自信了。但仅仅因为在进行中长期预测时,分析师和经济学家的记录和气象学家一样糟糕,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进行预测。

  许多人认为,今年的平均油价将约为每桶120美元,但高盛(Goldman Sachs)的阿尔琼•穆尔蒂(Arjun Murti)预计油价将飙升至200美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Alexey Miller)则预测,在2009年,油价将达到250美元。

  亿万富翁投资商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最近在美国国会作证时表示,他认为在最近的油价飙升中,投机泡沫多于基本面供需因素。不过,他表示:“当然,石油市场的崩溃并非迫在眉睫。目 前的危险来自其它方向。油价上涨加重了经济衰退前景。只有在经济衰退确实发生之时,发达国家消费下降的影响才有可能压倒其它因素。”

  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悲观前景。但紧张的迹象已经显现。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已经在不断膨胀的预算压力下屈服,削减了燃料补贴计划。而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政府已表示忧虑,担心油价和粮价高企的共同影响会导致全球动荡。

  这种担忧使得解决石油难题的需求——从提高世界利用能源的效率做起——更加迫切,也使吉达会议的结果更加令人失望。

英国《金融时报》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