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5年~10年前,有一段时间流行“日本不能造机床,应该尽快放弃”的论调。著名大学的老师在书中写道:以机床为代表的低级磨合产业不久就会被韩国和台湾取代,中国大陆也将崛起,日本必须改变产业结构。报纸上也说:出口型的“重厚长大”产业(钢铁,水泥,非铁金属,造船等)虽已复兴,但日本在向软件和服 务业的转换中落在了后面。
因为我只懂机床,所以一度非常沮丧,但综观日本和世界各国的情况,我的感觉是,竞争虽然激烈,但至少在今后20~30年,在日本制造机床是有利的。不管怎么想,结论都是如此。
在日本,包括高中和职高在内,教育水平较高,产业集成良好,拥有制造机床的坚实基础。这种环境非常难得。与日本相比,韩国和台湾需要从外国进口各种材料。而中国大陆的产业基础不成熟,而且缺乏很多前提条件,说中国是竞争对手,不如将其定位于我们的机床客户更准确。
需以长远的眼光看机床
机床的平均使用期限为15年左右。比如今天交货,那么我们在今后的15年都要对产品负责。至少,在这一期间停止售后服务的话,就不要再想有新的订单。所以资本周转期也比较长。不能把到手的资金全部花光。百分之几需为15年间的客户服务预留。因此,在资金周转过快的美国、英国、法国,机床产业已经衰落。
上世纪,全球份额冠军在70年代是法国,80年代前期是英国,80年代后期是美国。但是,到90年后,日本和德国异军突起。不同国家资金周转 方式不一定相同,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和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关。就是说,制造国的文化对于机床非常重要。日本机床强大的背后,就是有着能够以长远眼光经 营的文化。
——主张以金融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脱工业化论调依然盛行
说起我们的机床在意大利很畅销。日本制造业人士会感到惊讶:哎?为什么在意大利那么畅销”。对于“在法国畅销”的反应也是如此。法国拥有空中 客车和标致公司,钢铁厂也比较多。意大利也有很多工厂,制造各种工业产品。国家大到一定程度,不制造产品就无法养活国民,甚至无法维持生活。
即便如此,某些人仍然有完全错误的幻想:“就算本国没有制造业,只要买别人造的就行”、“金融业将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柱”。有些人真的相信只靠金融就能过日子。但是,只要人类还需要物质而生存,这就是无稽之谈。
美国和英国的制造业已经在这种论调下衰落了。机床产业受到的影响尤其之大。有人认为:“英国的金融业因此得到了复兴。所以日本也应该学习英国模式”。在东京的部分地区,也就是特定地区,这也许是正确的。但是从整个日本来看,其影响之恶劣难以想象。
即便是英国,地方上的弊病也相当严重。有的人生活贫困,(给这些人看病的)医院也存在重大问题。这里虽然街道整洁、历史悠久、英语全球通行,有着光鲜的外表,但是从个人的生活来看,有时甚至令人感到恐怖。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的几个英国客户倒闭时的情形。
英国模式也有好的地方,但并不是无懈可击。今后制造业到底该如何发展?还需要进行更多讨论。
摘自 日经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