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洲村、大学城仅一河之隔的生物岛,原本是由我区主导打造的高端生物技术研发基地。随着岛上环境日益优化,特别是“羊城最美绿道”建好后,游人急增,也带旺了数十个无证经营的食肆等“配套服务”。
记者日前上岛暗访发现,岛上无证经营、违建现象严重。部分村民占用公共绿地、已征土地,甚至将企业用地据为己有——一些本计划用来建设生物技术研发基地的地块,已成了草莓田、鱼塘、大排档。
据悉,迄今我区已对生物岛投入逾50亿元,已有90多家生物科技项目签约落户。而村民违建,严重影响了生物岛的建设进度和投资环境。
生物岛违法乱象曝光后,1月12日,我区在生物岛正式启动“城管+公安”联合巡查执法模式,重拳整治岛上“两违六乱”突出问题。区执法部门表示,将通过整治行动,还生物岛一个优美、安静、舒适的园区创业环境。
不过,相关政府部门表示,要根本解决生物岛上违建、违法经营的问题,还需要市级层面协调好属地和管理地间的关系,避免该地成为“飞地”。

工作人员将违建建筑物内的物品搬离
【溯源】 乱象由来
记者了解到,生物岛同时受萝岗区和海珠区管理,是一块“飞地”。生物岛原为海珠区的官洲岛,2000年获准立项建设国际生物技术研究及生产基地,成为广州开发区的一部分,但属地仍是海珠区。
生物岛自2011年7月正式开岛以来,其行政管理上经历了三个阶段。2012年之前,由海珠区负责行政管理;2012年1月,穗府第64号文明确我区国土、规划、工商、质监、税务局在生物岛范围行使市一级管理、审批权限。2014年1月,两区协调会议后,生物岛进入我区为主管理的阶段,但仍有人社局、档案管理等部门未完成移交。
据了解,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生物岛上国有建设用地的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由我区负责;农用地、住宅地征地及搬迁安置工作由海珠区政府负责。
目前,岛上国有土地已全部收回并完成拆迁安置;海珠区政府负责的村民居住用房绝大部分已被拆除,剩下约60户未签约村民和华侨房107户安置问题仍未解决,造成岛上村庄建设用地187332平方米(约占全岛用地10%)无法结案,也未移交我区使用。
近年来,随着生物岛人气日盛,不少已经搬离的村民嗅到了“商机”,回岛做生意或搭建房屋,“想借此拿更多补偿款”。
由于生物岛的管理体制仍未理顺,尽管去年3月,区城管执法分局曾针对岛上的违建进行过专项执法,但没过多久违建又死灰复燃。
【管治】 公安城管联合执法
据悉,“城管+公安”联合执法模式借鉴自天河区车陂街,故而又称为“车陂模式”。
此前有报道称,“车陂模式”改变了以往城管单独执法时“只对物、不对人”的模式,提高了执法效率。此外,小贩看见警察一同执法,“会更加自觉地停止乱摆卖,减少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
据介绍,新成立的生物岛综合巡查执法大队,执法力量有80多人,其工作流程是:路面巡查—发现问题—现场处理—前台共管—后台分流。在较为复杂的执法现场,以不纠缠、快速处理为原则,必要时果断将执法对象带回派出所,再分别由不同执法部门分流应对处理,派出所必要时对执法对象进行身份排查或无犯罪记录盘查,对有暴力抗法行为的人员依法予以拘留处理。
一名城管执法队员告诉记者,在执法方式上他们一般先劝离,在劝离无效的情况下,才按照城市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记者留意到,对于这种执法模式,舆论赞弹不一。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永忠认为,这种模式值得推广,但要堵也要疏。此外,综合执法大队中的执法主体非常重要,必须保证由有执法资质的人上街执法。
也有人指出,拥有人身强制权的公安在综合执法时何时介入城管执法,目前并没有相关法规规定或指引指导实践,如何避免可能出现的过度执法行为,仍有待完善。
实施新模式后,亦有市民担心,以后周末是否不能再享受生物岛上的悠闲时光?对此,生物岛建设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会加强生物岛的管理,对自行车租赁、大排档的建设等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与属地村委发展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形成统一有序的管理和经营模式。
现场直击
拆违:整治行动不手软
12日上午,天气阴冷并伴有大雨,一场我区对生物岛开展的专项执法行动正在这里开展,重点依法拆除私自占用国有土地的违章搭建。
当天执法行动的第一个点,是位于星汉一路旁边的地块,其角落处建有一栋崭新的小平房,门前还开辟了几块菜地。看到勾机开近,屋里冲出一位中年妇女,情绪激动,要求不要拆房。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劝服,这家村民终被迁出,整个过程未造成任何人员伤害。
据了解,这一地块早在2013年就出让给广州益善生物个体化医疗产业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村民一直强占土地,搭建房屋,并驱赶企业施工队,导致该地块一直无法使用。
截至发稿时,当天的整治行动共计拆除16个构筑物,填平6个鱼塘,拆除围墙35米。据悉,此次整治行动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将加大打击力度彻底清理违建,并对该岛实施全天候巡查。
据悉,考虑到村民利益,未完成征收的土地,将被规划为一个商业街。清拆行动后,有关部门将与村民对接,尽量协助其在原处继续谋生。
暗访:违建食肆遍地开花
行动前两天,记者上岛暗访发现,违建已在岛上遍地开花。
记者从官洲地铁站出来,发现附近集中了数十家单车租赁的铁皮屋,人行道上摆满了自行车,颇为壮观。此外,一些开车前来的市民将车沿路边随意停放,交通秩序混乱。
中午12时许,生物岛揽胜园外的草地上聚集了众多前来游玩的市民,小朋友欢天喜地放风筝、吹泡泡。路边则有许多“走鬼”搭起临时摊位,自然形成了一个风筝“集市”。实际上,这片草地不是公园,而是政府收储用地。
在公园上坡即将到树林的绿地上,搭建了几栋钢筋结构的临时建筑,已经用来经营食肆。正值中午,有人拿着招牌在路中间招徕食客,店内生意火爆。记者环岛巡查发现,这种“农家乐”达20多家。
市民陈女士和朋友正带着孩子在一家大排档就餐。“在这里吃过午饭,下午还可以放风筝,这样可以玩上一整天。”陈女士说,许多市民并不关注这些餐馆是否无证经营,也并不了解草地的用地性质。
据了解,这些大排档和单车出租档口均为无证经营,其中九成以上为官洲村村民搭建。“去年开始,绿道的游客多了,村民就开始买车放在路边出租。岛上没地方吃饭,村民就在村内开大排档,自己的‘地盘’开满了,就蔓延到已征收的国家收储用地上。”一名生物岛建设办工作人员表示。
来源:创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