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的冬天,依然草绿花红,日暖风清。12月28日,广州开发区将迎来建区30周年。
30年前,肩负着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神圣使命,第一批创业者怀揣勇立潮头唱大风的激情,踏进被喻为广州“西伯利亚”的蕉林荒滩,敲下开发区创业的第一根桩。
悠悠三十载,弹指一挥间。纵横30年,一代又一代的开发区人,与时代同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了光荣与梦想。
30年,成就斐然,卓然而立。创业者在开发区这片热土上,踏出一个从“三来一补”到全球智慧产业汇聚的崭新时代,谱写出以人才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以高端产业为支撑、全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奇迹。6300多家中外企业相继落户,世界500强项目118个,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年均保持20%的增长速度,实现人均GDP51.5万元。建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1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金属冶炼、生物、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高层次人才总量占全市的1/3,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昔日的荒滩蕉林蝶变为广州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珠三角自主创新的新高地、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标杆,以骄人的业绩实践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豪迈论断——“开发区大有希望”!
30年,勇于突破,敢为人先。广州开发区一路前行,改革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30年来,创业者们高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创业精神大旗,始终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在全国第一个制定了《开发区条例》,把开发建设纳入法治轨道;第一个建立起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四区合一”的管理模式;第一个实行党政合一的“大部制”管理体制;率先探索经济功能区带动行政区发展的新路子,始终保持精简高效的管理架构;率先开展企业化、专业化招商;率先实行土地有偿出让制度;率先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又一个的第一力透纸背,一次又一次的率先铿锵有力,生动体现了开发区决策者的睿智、创业者的求索、开拓者的奉献,以及沧桑岁月背后积淀下来的厚重的精神财富。
回顾是为了展望,总结是为了前行。广州开发区创造出持续30年发展的奇迹,如果说有什么成功的“秘诀”,这个“秘诀”就是改革开放。可以说,一部开发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史。既然改革开放是开发区30年发展的最大“红利”,那么今天在我们一起向开发区30周年致敬的同时,就必须坚定不移、不失先机的深化改革开放,向深化改革开放再要“红利”。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三十而立,风华正茂。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对而立之年的广州开发区寄予厚望:“要保持好开发区的体制优势,要构建投资贸易便利化、生活便利化的环境,要努力争当领军者和排头兵,让开发区的大旗高高飘扬。”任书记的鼓励,给转型中的广州开发区以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根植于改革开放热土的广州开发区,新的历史时期,承载更多、更高的期望。面对全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挑战新机遇,迈开新步伐的开发区又敲响“抢占制高点,增创新优势” 铿锵鼓点:以专业园区为支撑,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以大孵化器建设为突破口,增创科技引领新优势;以国际合作平台为载体,增创外向型经济新优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增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中欧合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着墨更深、“再饮头啖汤”的探索已开篇布局,将成为广州开发区下个10年蝶变的支点和起点。
昨日的付出迎来今日的花开,今天的步伐决定明天的风景。已经创造辉煌的广州开发区,要继续创造光荣,必须不断丰满自己的血肉,把再次拥有的优势转化为确定的胜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开发区人的不懈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今天深化改革开放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年前,我们必须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协同挺进改革深水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0年,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带着30年的沉淀和思考,让我们凝聚和发扬那种曾经推动我们披荆斩棘的精神动力,以逢山开路的闯劲,以甩开膀子的干劲,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以勇毅笃行的稳劲,以众人拾柴的心劲,再次出发,去收获另一番最美的风景,再写一部新的创业史!
(作者是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来源:创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