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红卫区长代表我区与上奥地利签约
11月28日上午,第九次中欧区域政策高层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在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刘苏社、欧盟地区政策和城镇化总司顾问罗纳·德霍尔、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副巡视员魏济章等见证下,管委会副主任、区长李红卫与奥地利上奥地利省经济促进中心主任布鲁诺·林道夫尔代表双方签署结对合作备忘录。副区长许芳参加了签约仪式。
双方在合作备忘录中明确了2015年的重点工作。一是开展投资考察活动,双方围绕汽车、智能设备与机械电子、新材料与轻量化、医疗器械、生物、节能环保等领域,组织开展投资考察活动。二是开展科技、研发及创新合作,探讨建立“中奥科技之桥”合作机制,促进广州开发区与上奥地利省在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研发、创新及产业化合作。三是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网络,支持双方科研中心及技术园区加强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构建技术转移网络。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合作,双方各推荐1家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开展青年经理培训、产业职业教育等教育培训项目。五是加强能源与环境保护合作,2015年促成若干家双方相关企业和机构开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六是探讨科技金融领域的合作,探索与上奥地利省开展科技金融合作的模式,推动两地的金融、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
李红卫在第九次中欧区域政策高层研讨会上代表我区作了主题发言,主要介绍了我区在推动区域创新的做法和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建设情况。
我区推动区域创新做法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狠抓载体创新,着力构建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三大平台”,推动产业园区向创新园区转型。狠抓协同创新,着力发挥“政府—企业—院校”三螺旋作用,推动单一创新向整体合作转型。建设了一批创新平台,全区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0个,省级创新平台70个,博士后工作站24个。推动了创新产业链及创新型企业建设,全区建成了1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6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完善了产学研合作机制,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75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科技项目合作双向互动机制,与32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研发资源共享机制,发起组建了平板显示产业及技术、基因检测等七大创新联盟。三是狠抓开放创新,着力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推动传统合作向高端合作转型。成为全国首家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区,推动德国耶拿应用科技大学分别与我区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签订了教育培训合作备忘录,深化与欧盟国家在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成为中以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区域;与新加坡合作共建知识城,成为中新知识产权示范区。聚集国际创新资源,吸引了英
国天祥、瑞士通标等20多家国际检测认证机构入驻,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梅洛教授等国际创新团队,IBM、三星等 80余家世界 500强企业在区内设立了研发中心。四是狠抓政策创新,着力优化区域环境,推动单纯引进向“育苗造林”转型。优化了科技投融资政策,完善瞪羚企业扶持机制,加大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培育力度,建成了300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集群,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了从种子培育到成熟上市的全过程扶持。突出创新人才的集聚,启动建设了院士创新创业基地和“千人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园区。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工作,启动了知识城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吸引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入驻,成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二)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地区建设情况。我区作为中国首个中欧区域政策合作的试点地区,经过过去一年的努力,试点地区建设取得了以下阶段性的成果。一是试点地区建设被列入省市的重点工作。二是不断深化与欧盟国家的经贸和科技创新合作。目前,欧盟国家在我区投资企业已有116家,包括西门子、拜耳、爱立信等世界500强企业。今年11月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英生物科技之桥”项目对接会,累计对接合作项目104个。三是推进建设中欧产业发展中心-腾飞科技园等5个首批中欧合作示范园区项目,以及20个中欧合作科技和产业示范项目一批重点合作示范项目。四是与欧盟城市深入开展结对合作。今年上半年,我区赴奥地利、德国参加中欧区域政策合作交流活动,与奥地利上奥地利省科技与营销中心(TMG)、德国耶拿市政府签署了“结对合作”备忘录,将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11月24日,欧盟代表团到访我区,并开展了区域政策合作交流活动,我区与德国耶拿应用科技大学代表团就教育培训合作达成合作意向。
下一步,我区将与欧盟各方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致力于创造国际化、便利化的投资环境,积极争取在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改革试点、服务业开放、人才合作、国际教育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将广州开发区建设成为中欧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中欧经济技术合作的新高地、中欧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典范。
来源:创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