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服务周刊 > 第30期 > 企业咨询
作为中国的公用事业企业中的电力企业,是否需要“走出去”并如何考虑“走出去”呢?
发布时间:2008-06-06
问: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格局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为走出国门而跻身国际市场。作为中国的公用事业企业中的电力企业,是否需要“走出去”并如何考虑“走出去”呢?
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必将伴随国际产业链各环节区域分布的动态调整,凡是能够融入全球化网络的国家和企业都将大有作为。因此,企业只有积极应对,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才有可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对中国企业而言,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全球化生产和资源配置的要求更为紧迫。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实选择。
对于欧美企业来说,全球化是一种十分现实的战略选择。1990 年以后,发达国家电力企业在全球布局,进行大量海外收购和兼并。美、英、法、德等国的一些大电力企业纷纷制定海外投资战略,设立专门的海外投资机构。与欧美电力企业以及中国某些行业的企业“走出去”战略有别的是,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持续增长的用电需求,是中国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关键部门的公用事业企业,电力企业在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是尽一切可能,向国内提供动力,提供充足、优质、安全、低价格的电能,以满足各方所需。
埃森哲认为,面对全球化,中国的电力企业应充分利用技术和人员方面的优势和长处,采用“专注”的“走出去”策略,其中主要是技术输出和人才输入;要避免盲目的海外资本扩张,如果国际化投资的摊子铺得太大,可能顾此失彼。
作为技术密集型的电力行业,中国的电力企业已拥有前沿、尖端的研发,在国际上已居领先地位,输送电技术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标志之一是中国 正在上马特高压示范工程。人员方面,中国拥有众多的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的中国电力企业,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从工程承包到规划设计,它们已经走出了全球化战略稳健的第一步。
展望未来,中国电力企业可考虑的“走出去”战略─参股跨国公司,应对全球化挑战。随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正式实施,未来五年中国在诸多 行业的大额订单,在全球占有很大的比重。如发电设备和电网改造方面,从“走出去”战略的视野来看,电网改造中蕴含的巨大商机,涉及到的巨额订单,都是中国 企业撬动世界行业巨头的重要杠杆。可以以市场换股权,通过产业下游订单配置来影响上游企业座次。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以相对较小的代价赢得跨国巨头的部分股权,既可以对冲进口设备的高额成本,分享跨国巨头的增长收益,又可以避免直接境外收购的法律风险。
参股国际巨头,与“豪门联姻”,也许可以成为中国电力企业未来进入全球主流市场的切入点。
本期答疑专家 丁民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