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在飞速实现全球化,如今我们的对手已遍布全球。对手的阵容令人极其羡慕,包括全球规模的大公司和新兴势力的中韩两国。不仅优秀人才云集,资金也雄厚。利用这些资金,对手们配备了高级研究设备并建成了试验工厂。
这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优势何在?我负责JFE钢铁的研究开发部门,当然会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我得出的结论是:团队力量。整个团队的应对能力才是我们的优势。
比较海外企业和日本企业,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行动模式不同。韩国和美国基本是个人主义,当客户告知钢铁厂商的业务负责人“在这里碰到了问题”之后, 信息大多会停留在业务负责人那里。提交出现问题的样品时,也只有业务负责人一人检查。存在的问题即便是同一家公司的同事之间也没有交流。而在日本,信息在 组织中共享,大家一起思考“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做”。
对于日本企业的这种做法,有批评指出过于重视组织,泯灭了个人的才能,但考虑到从研发到制造的整个流程,b不得不说钢铁业是组织能力起重大作用的业种。
也就是说,从熔化铁矿石到最终完成钢铁制品,这是一个大规模且长时间的过程,必须予以精密控制。哪怕是部分工序出现了一点错误,产品质量也无 法保证。并且,把新产品加入生产工艺之中,需要研究开发部门和生产部门密切合作。依靠个人能力是无法实现的。一定要以组织的形式对付问题。必须首先确定需 要调整的条件,确定应该在多大的范围内设定条件。而且还要在较长的生产过程中事无巨细地实施。这样做需要经验,所以海外企业想用技术追赶则比想象的要困 难。我要是说10年也赶不上,他们估计会不服气(笑)。
咬紧牙关维持研发 ——10年前出现了钢铁冷门的说法,钢铁被看作是夕阳产业。
日本的粗钢产量在2003年~2006年之间,连续4年超过1亿1000万吨,但很快又跌破了1亿吨,有人说将掉到8000万吨。甚至有人说:“钢铁已经没有研究课题了”。在这里,我想向前辈表达敬意,他们在这种时期也没有动摇,仍然潜心于钢铁的研究。
我认为这是日本钢铁厂商的特点。其他公司也有在困难时期仍坚持进行钢铁研发的。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受到了泡沫期、新材料热和多角经营的影 响。JFE钢铁的研究员总数减少了很多。但减员是发生在钢铁研究以外的领域。即便是在钢铁冷门时代,我们也延续了钢铁的研究开发,维持了研究人员数量。实 际上,现在已经结出硕果的高张力钢板、无铬酸盐钢板等材料,以及大多数工艺技术都是当时勤奋开展基础研究的结果。当时的基础研究到今天结出了硕果。
——工艺的开发成果有哪些?
例如,名为“Super-OLAC”的钢板快速冷却技术。这是通过向连续运送的高温厚板和薄板喷水,进行冷却的技术,其喷水方式进行了革新。 话听起来虽然很简单,但是,随着这项技术的确立,此前无法实现的快速冷却,以及在控温的同时进行冷却的做法成为了现实。并且还能制造出形状非常好的钢板。 也就是形状可以非常稳定,单纯喷水冷却的话,钢板会像裙带菜那样收缩。这项技术的基础是在钢铁冷门时代开发的。研究人员全身心投入冷却钢板研究,逐一攻克 了“为何不能冷却?”,“为什么冷却后形状会如此变化?”等问题。为此研究人员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冷却是钢铁的根本技术。正所谓“趁热打铁”。钢铁锻造的基本在于温度的升高和降低。有全力研究加热的技术人员,也有全力研究冷却的技术人员。还有研究机械设备的。钢铁技术就是聚集这些人的力量才进步的。这是一个“勤奋”和“不懈”的世界。
基于这些技术,JFE钢铁推出了高级钢战略。简单的说,就是增加只有本公司或是只有日本钢铁厂商才能供应的钢材。
高级是个模糊的字眼,总而言之,就是依靠其他国家无法制造或非常难以生产的商品种类的多少来一决胜负。未来的钢铁业有可能分成两类:大量生产 通用钢材的企业、以高级钢材为中心开展业务的企业。制造高级钢材的企业在全球为数不多,但这些公司分别在其擅长的钢铁种类上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额。在竞 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技术,只有拥有技术的企业才能生存。我们要通过技术提升高级钢材的竞争力,利用这些钢材,在全球竞争中胜出。
摘自 日经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