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竞争激烈,一些优秀园区依靠先发优势,在产业方面走在了前列。作为后起之秀,生物岛如何从中突围,找准产业定位,建立自身优势,是关系到我区打造“两城一岛”战略性发展平台、未来转型升级的重点和难题。
近日,由市委组织部邀请,多名国家“千人计划”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从全国各地赶赴广州,与区相关部门一起,为生物岛未来规划定位、产业发展、人才项目引进等把脉诊断,建言献策。
形势
起步晚,后发优势要找准
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对产业升级、区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国内众多产业园区近年来都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据了解,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和江苏泰州高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靠先行优势,无论是引进项目的质量、还是数量均在国内取得了领先地位。世界排名前20的医药企业,大多数已落户张江。
生物岛建设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岛起步较晚,与优秀园区相比在各方面还处于落后地位。作为我区“两城一岛”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基地之一,生物岛未来需要加强规划,大力推动发展。此次召开研讨会,邀请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来岛,旨在理清思路,促进生物岛更好更快、健康全面发展。
建言
定位
打造健康岛、生态岛、宜居岛
生物岛面积为1.83平方公里,除了酒店及公共配套之外,可供用地较少。“生物岛到底该做什么”,这是我区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区招商(企建)局局长申平表示,围绕生物岛定位,应该考虑好整个岛的布局、配套服务和产业需求,从而使开发和规划,既能适合生物医药的需求和发展,又可以使得生物岛拥有足够的空间。
“生物岛要实现自我良性发展,不但要考虑社会效应,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具体而言,就是从科技含量和创新的角度出发,引进一些高端的研发机构,同时又有大的企业总部、高端人才。”申平说。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欣指出,生物岛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土地,因为生物医药产业并不是依靠土地来创造价值,而是在单位平方米上能够产生足够多的价值。因此,生物岛规划发展上,应该控制用地,并且实行多元化。
张欣表示,生物岛单纯发展为一个研发区域,将是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产生的价值会比较低,对整个社会生活的贡献达不到理想的层面。“可以考虑将生物岛建成一个健康岛、生态岛、宜居岛,即拿出一部分土地发展健康产业,发展生活配套区域,作为此类公司的总部和营销中心。”
张欣说,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周期较长,往往几十年后才能有一两个项目进入市场销售。因此,生物岛在定位上,不能单纯立足于科技角度去发展,而是结合招商引资,从两方面进行规划和论证,最后实现成功的几率才大。
产业
弥补国内产业链缺陷
生物岛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找准适合的产业方向,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对此,专家在深入分析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生物岛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生物岛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指引。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丹表示,生物岛要参考上海、苏州等地区,寻找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化链条当中还有什么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用自身产业来完善整个产业链条,以此与其他地区互补,避免同质化。
“根据我的经验,可以考虑转化医学这个方向。目前,国家在这个方向还存在缺陷。生物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建立转化医学研发中心,这样各大企业就会蜂拥而至。”
张丹提出,生物岛可以创建生物交易中心,打造一个国内的产业交易平台。目前生物岛以研发为主,可以通过建立交易中心,吸引并嫁接项目资金。此外,还应建立全国药审评审人员培训中心。目前,国内惟一专有的培训中心在北京大学。如果生物岛能够建立培训中心,就能招引生物企业的入驻。
政策
政策机制须有大突破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区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该产业发展。区发改局副局长刘力介绍,目前,我区针对生物医药产业金融上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例如企业如果完成股改,将给予50万元的奖励;在创业板上市给予200万元的奖励;中小板上市给予300万元奖励。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杨大俊指出,生物岛现在土地没有优势,要吸引人才和投资,就需要在政策和机制上比其他区域有优势。而目前广州市的政策对创业领军人才的吸引力仍然不够,如果要吸引优质项目,必须在政策和机制上有大的突破。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志民表示,生物岛尚无集聚效应,没有特殊政策的话,对大公司的吸引力偏弱,因此生物岛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做更多的工作,例如引进国家直属的医药审批机构进驻岛内,这样对医药的审批有好处,将大大增强生物岛的影响力。
项目
不宜一味贪大
对比张江、苏州,生物岛起步较晚,如何吸取经验,走自己的道路?对此,专家给出了建议。
“晚有晚的好处,可以避免重复别的园区的模式,避免失败经验。”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金克文指出,张江最成功之处就是引进了不少跨国公司,但是本地创业公司发展并不理想。大公司对于其他企业威胁很大,可能引起中小企业人才流失,从而不利本土中小企业创业。因此,生物岛应慎重考虑要不要引进大量跨国公司来生物岛建立研发中心,或者发展总部。
金克文表示,生物岛的资源有限,土地容量很小,如果引进的公司创新能力不够,也许多年后仍然只是小公司。所以生物岛招商最好能够设定更高的标准和门槛,千万不能搞全面发展,最好搞一两个顶尖的方向、一两个有品牌效应的企业。
“目前,生物岛不可能成为大公司聚集的地方,因为大公司基本上都集中在北京和上海,要这些大公司搬到生物岛来,除非有非常大的利益来吸引他们。”张志民提出, 生物岛可以引进两三个大项目,起到标杆作用,从而吸引其他企业进驻。同时,生物岛自身也可以作为一个标杆,将生物企业吸引到开发区,吸引到广州市,辐射到周边区域,从而增加周边区域的税收。
人才
打造人才智库
人才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专家建议,生物岛要完善配套,加大吸引和扶持力度,以人才引领未来发展。
“大公司之所以愿意去一个地方,取决于两个原因:一是配套条件,二是中小企业的群体、技术人员群体。生物岛的地理资源相当不错,应该结合‘千人计划’的资源,吸引高科技的企业和群体。”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谭文分析说,生物岛要考虑将人才吸引过来变成智库,从而引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谭文建议,生物岛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吸引人才,例如给他们建厂房、办公室,提供生活支持;适当降低项目门槛,提高引进人才门槛;利用高校研究生队伍输送中级科技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