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广州黄埔区、开发区宏扬企业服务中心网站!
会员服务周刊 > 第258期 > 热点话题
生态萝岗:知识驱动未来城
发布时间:2013-05-10
0

 

 

    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成为广州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有山、有水、有田、有林的智慧经济城触手可及

“走来走去,还是觉得这里好。”海归科学家张必良深有感触。

         “羊城新八景之科城锦绣”核心景观——科学广场

  十年前,他带着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项目遍访全国开发区,最终落户广州科学城。如今,近2000家科技企业、2000多名海归在此创新创业,六成广州领军人才落户于此。张必良可以隔三差五与20多位国家“千人计划”的友人聚叙。他的朋友们分散在萝岗区重点打造的六大产业集群,引领着国内最具活力和前沿的科技创新企业。

  多年来,萝岗区以年均近17%GDP增速遥居全市第一,萝岗区还是国内机构设置最少、公务员最少、效能最高的区,也是广州公园最多、生态最好的区。

  “我们的经济高速度,是在保质量、调结构的基础上增长的速度,”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萝岗区委书记骆蔚峰说,“从广州开发区、科学城到中新广州知识城,我们每十年打造一个平台,而且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乡村建设齐步走”,城市发展需要又快又好的样本。

  开明远瞻的高效政府

  王文明现在是国内最大的蜂窝材料供应商,身家过亿的海归博士。但在1995年,王文明带着蜂窝材料回国时,四处奔走,屡屡碰壁,没几个人认为这纸样有用。第一次到广州开发区,王文明便觉得“走对了”,“官员们就像做服务的,很想帮企业做好事情”。

  就在王文明落户开发区时,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霍东龄已在开发区兴建厂房,“走了好多地方,这里不是最便宜的,但能找到企业需要的东西”。霍东龄记忆中,当时开发区已有产业基础,自然环境也好,更重要的是,政府开明、有远瞻。

  霍东龄告诉记者,20年前,政府就以单位土地产出、纳税作为效益指标,很有前瞻性;落户开发区时,为他贴身服务的部门叫企业筹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后来改设企业建设局,这样的政府常设机构,在广州是首创。“在萝岗,从项目谈判、引进到筹建、落地,都有人全程跟进服务,很容易找到相应部门做相应事情,不出区能办成企业所有想办的事。”

  在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萝岗区区长李红卫看来,“一企一策”的“暖企”行动执行多年,进企业、解难题,给企业下“及时雨”、吃“定心丸”,减轻企业负担,是政府顺理成章的“分内事”。

  如今,霍东龄的公司已在香港上市,当初1万平米、100多员工的企业如今变成了有了上万名员工,总部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扩大到9.6万平方米。“去年创收60多亿元,增速40%,今年增资上新项目,不会比去年差”,霍东龄说。

  目前,在该区像京信这样的上市公司有28家,占全市1/3。“区里正在培育六大千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包括电子信息、平板显示、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力争2015年实现”,骆蔚峰说。

  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政研室主任陈永品告诉记者,广州开发区一直是全国经济效益最好的开发区,开发区1993年就开始大部制,2005年萝岗区成立后又“五区合署”,现在萝岗区“是全广州机构设置最精简、公务员人数最少的区”。为了吸引大批高端企业和人才落户,目前区里仍在进行行政审批提速改革,“提出534项审批事项,审批时间要由9.1天减少到4.5天”。

  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

  “青年路是当时开发区最繁华的街,炒粉、鸡蛋、粥啥都有,生活配套还可以,就是工厂旁没有一个楼盘”,霍东龄说,几年后,他便遇到了难题——公司员工增长了几十倍,员工住哪?

  这几年,广州开发区、科学城周边的小区楼盘雨后春笋般多起来。“这是政府在补课”,陈永品说,过去搞工业时代,把马路、水电修好,土地、场地搞好就行,对人住哪、吃啥不太关注。现在要让企业就地生活,就地上班,就地居住,就要围绕新的企业发展来优化环境,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

  2006年,王文明住进了公司附近的一个别墅小区,第一次有了安居乐业的感觉。与此同时,霍东龄在科学城组建的总部研发基地,有了员工宿舍、专家楼,难题也迎刃而解。

  在政府推动下,该区陆续在科学城周边建成员工楼、科技人员公寓等多种类型的居住小区,并启动了一批保障性住房建设。“我们希望引导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居住网络,满足不同类别人群的居住需求”,李红卫说,科学城一开始就是个产业园区,经过向产城融合转变,衣食住行、工作消费等持续得到优化,已从当年的丘陵果林,蝶变为宜居宜业的国际化生态新城。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0版本,科学城是2.0版本,知识城是3.0版本。科学城的生活配套、公共服务等城市功能还在完善,建设中的知识城是一步到位,人马未到,粮草先行,交通、居住、教育、医疗、生活配套、生态等将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步推进,建设模式和理念是超前的”。

  创新创业的人才特区

  广州科学城创新大厦是政府为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建设的孵化器。作为中央“千人计划”和广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入驻孵化器的张必良,得到了政府所有的政策扶持。目前,他的生物科技公司,已成为中国“基因沉默”产品市场第一品牌,占全国八成市场份额。

  在萝岗,像张必良这样成功创业的留学人员有近千人。区内拥有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加速器集群,截至去年底,累计引进2220多个项目。

  目前,1920家科技企业、广州过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在萝岗,一个庞大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已然形成。“数量不是广州最多的,但企业的质量、前沿性、引领性以及产业结构是最好的”,陈永品很自信,“科学城是华南地区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十年前广州发展看科学城,十年后广州知识城肯定引领中国产业发展的方向。”

  “我们吸引人才有三个优势:产业吸引、生态环境优良、政策优势”,骆蔚峰透露,区里制定了“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努力在2015年前吸引100名领军人才、1000名骨干人才和10000名技能人才,构建起各类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金字塔”,打造自己的人才特区。

  据悉,从2008年到2015年,萝岗将累计投入100亿元,用于人才引进、培养、项目资助等。在区内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每人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的创业资金扶持和500万元的股权投资支持。“政府鼓励并帮助企业吸引人才,像金发科技等企业都有自己的院士工作站”,骆蔚峰透露,区里将在吸引高端人才和高端产业项目上,出台更具竞争力的政策。

  目前,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是全市人才总量最大、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区域。

  骆蔚峰说,正在打造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是一座产知融合的城,完全着眼于未来,更高端、更突出服务业为主、突出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平台,是一座效益为先、智力为支撑的智慧经济之城,一个宜居宜业、代表未来城市新样板的生态城。

广州宏扬集团版权所有 2000 - 2025年 技术支持:vipservice@honya.cn 粤ICP备12036201号-1
电话:800-630-0616 (8620)82181296 传真:(8620)82181281 邮编:510730
Email: service@honya.cn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微信加关注
微博加关注